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产业公司
 

2015年7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奥运场馆整体盈利
多元经营成常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霂轶

我国奥运场馆整体盈利多元经营成常态

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目前只剩下北京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两个城市,最终结果将在2015年7月31日揭晓。如果此次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场馆群或将再次“重现辉煌”。

事实上,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关键之道总裁张庆日前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奥运会场馆都是耗费巨资建造的,但赛后能获得不错的回报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林显鹏认为,“我国主要的奥运场馆都实现了当年运营当年盈利,这个效果在国际上来讲也是相当不错的。”主奥运场馆当年运营当年盈利

水立方的转型一直被业内人士所称道,水立方实现赛时到赛后的运营只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截至2014年底,水立方已累计接待了1460万人次海内外游客;为97.3万人提供了游泳健身服务,接待125.2万嬉水乐园游客。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透露,水立方的场地已预定到2017年。鸟巢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中国企业报》,“鸟巢的年均营业收入2亿元,经营现金流平衡并已实现盈利。”完全市场化运营的国家会议中心也在2010第一个完整的经营年度便实现了盈利。值得一提的是,鸟巢、水立方等场馆甚至放弃了冠名权的收入。

而对社会人员开放则是高校奥运场馆的重要盈利部分。在2008年承担奥运赛事的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都处于交通便利的黄金地段。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场馆不但能够吸引众多的观众到高校奥运场馆来观看比赛,也可以成为社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健身和娱乐场所。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其市场化运营及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价值。

在北京大学邱徳拔体育馆,学生李志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本来想预约晚上的场地,但是只能等到明天下午。但是可以预约上就算不错的。”多业态融合的发展趋势

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场馆赛后利用率分析,单体场馆利用效果并不好,闲置率较高,多业态发展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据悉,自北京奥运会后至2014年底,鸟巢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超过2,400万人次,完成了5A级景区创建工作;举办各类赛演活动180余场次,其中参与人数万人以上的大型活动100余场次,参与人数四万人以上的国际顶级赛演40余场次。

鸟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除了基本的商业演出等,我们还开发独具鸟巢特色的特许产品,打造商业产业链。”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投资发展中心市场部部长高嘉冬也对《中国企业报》表示,“我们将在顺义打造一个生态产业链。”

此外,鸟巢还培育“欢乐冰雪季”、《鸟巢·吸引》等自主品牌项目。鸟巢旅游服务、大型活动、商业开发在经营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已形成3:4:3的产业格局。

杨奇勇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水立方承接大型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商业推广、社会公益及大型文化活动达850余场次;推出上千种特许商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实践中逐步开拓出奥运场馆赛后运营的‘水立方模式’。”

而张庆考虑更多的是职业角度,“大型场馆如果要保证它的空间运营效率,必须建立在两个内容产品上,一方面是娱乐性、表演性的演出,另一个方面便是职业赛事。这个也寄望于体育的改革,能够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这个客观上能为场馆提供优质的竞赛表演内容。”

事实上,自2012年起,国家会议中心就开始试水上游业务,发展多元化业务,利用场馆自身优势尝试主办及承办会议、展览,寻求更多产业链利润。在众多业态下,国家会议中心多种业态之间的粘合程度相对较高,尤其体现在餐饮、酒店和会展之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