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圈间的腹地战乐视生态正面对撞小米帝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生态圈间的腹地战乐视生态正面对撞小米帝国
杨清语制图
2012年之前,乐视是做视频网站的,小米是做智能手机的,两家公司井水不犯河水。
近年来,随着乐视生态的不断完善和小米帝国的持续扩张,两家公司相继进入对方腹地,日前,小米电视业务负责人更是召开专门发布会直言乐视电视违规等问题,乐视一边回应,一边在手机方面继续对小米施压,最新发布的超级手机产品乐Max将极限旗舰拉到了2000元时代。
摩擦增加的背后,则是两家公司在智能硬件终端领域的一次侧撞。未来,随着双方生态体系的逐渐完善,在内容、云计算、应用、平台等领域,类似的碰撞恐怕只会有增无减。
不一样的路径
这次争端的大致情况是,在乐视一心推广智能手机产品和小米手机一决高下的时候,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公开对乐视电视提出了质疑,包括直言乐视电视违规,并组织媒体和证券分析师等召开了专门发布会。
乐视方面随后以预热手机新产品乐MAX为契机,组成了包括战略副总裁阿木、乐视移动公司总裁冯幸以及一位政府事务负责人在内的强大团队,逐一回应了小米提出的三点疑问,并重点对乐视生态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解读。
按照乐视董事长贾跃亭的说法,小米不懂生态。
其实,小米不是不懂生态,而是与乐视在生态搭建上有所不同。
早在2013年小米手机神话刚刚出现之时,面对小米为什么要做手机的问题,小米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洪锋即回答说,“为了更大的一个生态圈,小米会成为一种智能互联的生活方式,它几乎会覆盖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智能互联的生活方式,这跟贾跃亭早前描述的乐视生态何其相似,用户玩着乐视手机,看着乐视电视,吃着、用着乐视电商平台网购的东西,出行时再开着乐视生产的超级汽车,乐视生态还将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在产品和服务上推陈出新。
不同的地方在于,小米本是做手机起家,在业务多元化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搭建了生态圈的框架;乐视则是事先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生态的概念,并沿着这条路线陆续推进,如今正好是智能手机领域。
赢者通吃思路
小米与乐视的摩擦看似是产品线重合带来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两大公司所构建的生态体系出现了同质化,都想一手包办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单个用户产生的价值在自己的生态体系内达到最大化。
这背后的逻辑则是互联网行业众所周知的赢者通吃理论,互联网行业没有第二第三,只有第一,第二第三即使存在,与第一也远远不在同一个重量级。行业第一站稳脚跟之后,往往又会进行业务多元化,在主营业务的相关领域继续攻城略地。
就在线视频行业说,早前行业分工明确,乐视是做影视视频网站的,优酷是做用户上传内容网站的,迅雷是做下载工具的,PPS是专门做播放器的,如今所有的视频公司都在综合化,乐视更是涉足了同行没有涉足的硬件等业务。
在智能硬件领域,小米在手机领域做大之后,也试图借助这种品牌效应,在机顶盒、电视等市场分一杯羹,这些正好是乐视在苦心经营的业务,待乐视强势推出智能手机产品之后,双方的竞争更是进一步升级。
对此,冯幸表示,互联网公司都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而随着企业对用户需求点的不断覆盖,产品线出现同质化也是难免的事情。在他看来,这样对用户是好事,因为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最优秀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用户得到的也将是最优秀的产品和服务。
内容大战的前夕
小米与乐视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几番博弈只是热身,更加关键的战役还在后头。
在贾跃亭绘制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乐视生态中,又分为云计算、乐视电商等,最核心的还是内容,这是乐视赖以起家的业务,是乐视耗费了数年的时间、资金建立起来的,同时也是很多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包括小米。
冯幸也多次表态,内容是乐视生态的基础。
而小米虽然自称为互联网公司,却靠硬件盈利,视频内容更是长期处于空白地带。在与乐视竞争的过程中,乐视诉小米盗版侵权的案例时有发生。
去年11月,在经历几次诉讼之后,小米在视频内容领域终于出手了,短短一周之内,相继投资了乐视网的两大竞争对手,千万美元投资优酷土豆、3亿美元入股爱奇艺,试图以金钱换时间,弥补内容短板。
近日,小米更是联手迅雷发布全新CDN品牌“星域”,号称重新定义CDN。迅雷在云加速、云存储、云处理等云计算实力雄厚,这次合作,不仅可以为小米智能硬件产品提供云计算支撑,也弥补了小米生态圈与乐视生态相比在云计算环节的缺失。
贾跃亭则指出,小米的内容并非自有而是松散联盟式的,在内容方面的收费能力不强,并不能从商业模式上给小米带来帮助。另一方面,乐视内容上的优势逐渐巩固,已经从购买版权转变为自制,乐视影业、乐视体育等均表现抢眼。
不管结局如何,小米和乐视围绕内容的竞争已经触发。届时,两大生态圈之间将不再只是一场偶撞,而完全是一场正面撞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