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8版:聚集江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8版            聚集江苏
 

2015年6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贾汪区:“塌陷黑洞”变成湿地景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任森

贾汪区:“塌陷黑洞”变成湿地景观

贾汪区国土资源局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按照新常态下国土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大力实施“空间优化、五量调节、综合整治”三大战略,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生态修复:让“黑洞”消失

近年来,该区积极抢抓省委、省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以及中央、省、市支持贾汪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等政策叠加机遇,大力实施采煤塌陷地复垦置换、工矿废弃地治理、塌陷地综合整治,已累计投入资金约8亿元完成各类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82个,治理总面积近7万亩。特别是在潘安采煤塌陷地治理过程中,坚持“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的原则,按照“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模式,实施分类改造利用。通过潘安采煤塌陷地整治提档升级,建成了综合型的4A级湿地公园,有效改善了贾汪生态环境。省委书记罗志军于2013年6月24日至25日来徐调研,对潘安采煤塌陷地整治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4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九套节目以《消失的黑洞》为专题对贾汪区采煤塌陷地整治进行重点报道。2015年5月2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生态修复,美景重现”为主题,展示了贾汪潘安湖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果,成为全区打造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标杆性工程和城市新名片。

优化空间:起步“经济走廊”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矿产资源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融合,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2012—2015年该区开展了四次规划一般性修改,总计调剂盘活规划空间9656亩,为徐贾经济走廊起步区、潘安湖风景区等76个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上半年已经省国土厅批准的“徐贾经济走廊起步区”选址位于徐贾快速通道北延段以西,项目区总面积3762亩,其中916亩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846亩不符合规划。目前,规划调整已形成2100亩集中连片的建设预留区域。

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要求,综合运用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执法监管等措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进节约集约利用。一方面,加快徐矿在贾汪闲置土地收储盘活利用。徐矿集团在贾汪地块共有171宗,面积约16820亩,可利用的闲置土地26宗,面积约4581亩。2013年10月该区与徐矿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快了徐矿工矿土地盘活利用步伐。目前已收储地块1159亩,其中已挂牌出让3宗,出让收益7049万元;正在收储地块7宗,面积1500亩。在市国土局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合作,利用关闭的权台煤矿,用于工业遗存保护开发,全力打造贾汪东方鲁尔文化生态产业园,项目总规划面积1120亩,计划总投资22亿元。另一方面,加大闲置土地清理。2014年以来先后对徐州工业园区、青山泉和江庄工业集中区的土地闲置情况进行了调查,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规定,清理出28宗闲置土地,总面积1715亩,分别采取收回土地使用权、收取闲置费和开竣工保证金、限期开发等方式处理。同时,通过指导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和实施项目土地效益评估等方法,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园区发展拓展了用地空间。

网格化管理:执法监察全覆盖

2014年贾汪区创新土地执法机制,推行土地执法“网格化管理”。7个基层所、工业园区分局69名人员包挂全区112个行政村,实现土地执法监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研发“网格化巡查”和“可视化调度”程序,实现违法用地现场查处、现场上传、电子巡更的新模式,所有基层包片人员位置五分钟定位一次,并由12336信息指挥中心在“天地图”上实时调度,该项措施获得了徐州市国土局创新三等奖;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国土公安联合执法机制,两名公安人员进驻国土资源局办公,参与执法查处,有效处置了国土资源违法违规突发性事件。至目前已开展巡查300余次,夜间巡查20次,现场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20余份,及时有效处理了12336举报电话89次、上级部门转办线索23条。各基层所巡查共上报违法用地79宗,均按程序处罚完毕,收缴罚款11.68万元。国土公安联合破获并查处非法采矿案件15起,传唤违法当事人20余人(次),扣押挖掘机等大型违法作案工具10余辆,共收缴罚款25.1万元,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和盗采矿产资源行为。

分类整治:引入“资本之水”

贾汪区始终坚持把生态国土建设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规划》,积极开展采空区勘查治理技术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新路径,为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一是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开展历史遗留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如中联公司计划实施的大蒋门关闭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二是责成采矿权人在办理闭坑手续后,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如上源采石厂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三是以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为依托,对大片废弃矿区实施综合整治,通过施工余料回收利用解决资金投入来源,如汴塘镇牛头山废弃矿山矿地统筹项目,治理区面积800亩,治理后既可消除地灾隐患,又能复垦耕地218亩,整理建设用地143亩,通过绿化工程、景观开发建设,将产生十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四是引进社会资金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通过治理区内建设用地出让收益,偿还资金投入,如土盆项目。

省政府93号令颁布施行后,区政府研究出台了《贾汪区关于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贾政发〔2014〕73号),选择大泉办事处宗庄村和塔山镇张场村5个征地项目,作为先行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试点单位开展工作。目前已下发征地公告12个,征地补偿安置公告3个,涉及安置被征地人口3155人,其中2111人落实纳保。按照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批准、国有建设用地审批、采矿权审批等12项行政审批事项入驻区政府行政审批中心,服务窗口增配7名工作人员,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审批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50%以上,2014年初,区国土资源局土地矿产登记中心被团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