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园区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园区热点
 

2015年6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沂水经济开发区创建招商闭环

先专家评审,后集体决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笛

先专家评审,后集体决策沂水经济开发区创建招商闭环

随着全国地方园区的产业升级,园区的招商已经从招商引资步入了招商选资的阶段。如何让有限的指标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成为了各地园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对于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份可行的解决办法:将园区落地的实际程序从单个领导的个人决议转变成一套包含专家、相关部门、地方乡镇在内的整个流程。

“单个领导的决议缺乏监督,而在我们的流程里面可以让专家、各个部门、地方乡镇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保证落地项目的精品化。”沂水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吴恩坤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优惠政策退出后的

招商难题

沂水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2年,于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省级经济园区,沂水经济开发区与国内大部分地方园区一样,从去年开始面临各项优惠政策的退位和各项指标日益缩减的问题。

“用地指标的审批和环评手续的办理现在都很严格,这个是目前各地的园区都在面临的事情,是客观条件。”吴恩坤如此阐述道。

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招商引资的阶段如何让有限的各项指标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当地最需要的项目能够顺利的落地。

目前的沂水有一套从前期规划到最终落地的完整程序,在这整个程序中,专家、各政府部门和地方乡镇各司其职,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备选项目进行审视,从中挑出精品,保证效益的最大化。

在这套体系的严格把控下,2014年沂水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3亿元,同比增长45.9%;实现税收21.1亿元,同比增长4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同比增长48.6%;实现进出口额6.5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实现财政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37%。

在全国整体经济形势调整的环境下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专家团队的先期决定权

“现在的园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作为政府人员,像化工、机械这些领域不可能都做到精通,所以我们希望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吴恩坤表示。

在沂水,从园区的前期规划、建设,到每一个项目的具体落地都会有专家团队进行设计和评审。主打能源化工、精细化工产业的庐山项目区,在建设之初就曾聘请中石油规划总院、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对庐山项目区进行了化工园区专业规划。

“化工项目往往会被认为一定会造成很大的污染,但这实际是误解,比如新加坡、韩国的化工项目就很多,但环境并未受到很大影响。关键在于从前期建设到后期监管的科学性。”吴恩坤表示。

记者在庐山化工园区也看到,所有的污水管道都架在地表,相关人员向记者解释,这正是便于相关部门进行随时的监督和管理,要保证不让未处理过的水流入自然河道。在化工园区的附近,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湿地公园,利用自然循环进一步净化处理过的中水。而这些都是在经过相关专家和机构设计的基础上。

“不止是前期设计,在后期项目的引进上,专家的意见也很重要。项目如果专家团队表示不认可,就会直接被排除掉,不用进入后续的审批环节。”吴恩坤说道。

项目的集体审核制度

目前沂水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到90平方公里,落户企业3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3家,所占比重达到了92%以上。

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沂水县在审批阶段的群体决策制度,而这种制度也可以让整个招商行为处于一种更为公平和透明的环境中。“招商引资在政府人员考核中占到很大的比重,因此也是备受关注的事情,比如这个乡镇引资的项目落地,那个乡镇的被否决了,如果被落地的项目不是真的好,那被否决的乡镇肯定有意见。”吴恩坤表示。

在沂水县,平均每两个月就会有一次集体的审批,审批之前的项目平均会达到30至50个,而经过前期分部门的鉴定和最后的集体审批过后,真正落地的项目可能只会有1到2个。

在审批会上,既有环保、发改委等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参与,又有项目相关的地方乡镇的参与,通过会议最终决定落地的项目是哪些。“这样的好处是,项目为什么没有被选上可以一目了然,整个过程都可以看到,那些项目的相关乡镇就能清楚原因。”吴恩坤表示。

项目实际决定权从单个领导的手中转移到整个评审流程,也可以使得项目处于上下两端的监督之中———县委、县政府领导可以对项目审批过程进行监督,地方乡镇也可以对项目审批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