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园区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园区调查
 

2015年6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柠条塔工业园:为入园企业设立“绿色门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杨永峰刘茂华本报记者鲁扬

柠条塔工业园:为入园企业设立“绿色门槛”

神木柠条塔工业园区生产厂区

今年,陕西省神木县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加快当地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统筹推进各大园区道路、排洪和环保设施建设,启动了柠条塔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掩埋场建设。

据悉,柠条塔工业园区提升园区集约化水平,建立项目退出机制,盘活园区用地,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腾笼换鸟”。柠条塔工业园区理顺园区、镇办关系,统筹推进“产城一体、镇园融合”,进一步健全园区管理体系,赋予园区必要管理权限,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兰炭集中彰显园区特色

神木县柠条塔工业园区位于县城西北方40公里处,神木县孙家岔、锦界和麻家塔三镇(办)交界地带,占用麻家塔办事处燕渠村、七卜树村、买力湾村,孙家岔镇柠条塔村,锦界镇活力害兔村土地,园区规划占地19.3763平方公里,其中原有区域占地9.2366平方公里,扩界区域占地4.8694平方公里,新增区域占地5.2703平方公里。

柠条塔工业园区作为神木市最大的兰炭集中区,产量连续两年居全市工业园区第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节能减排、优化生产环境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柠条塔工业园区正在按照循环利用、清洁高效的路子阔步前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兰炭产业已成为承接原煤生产和煤化工及载能工业的特色产业。作为兰炭生产集中区,柠条塔工业园区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以良好的发展基础逆势而起,正在能源市场赢得发展先机。柠条塔工业园区目前共有入园产业项目73个,建成投产29个,正在建设5个,累计完成投资113亿元,园区企业直接用工5487人,间接带动就业2万人以上。

柠条塔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郝怀玉说:“园区工业总产值连续两年过百亿,经济总量占到神木县经济总量的近1/10,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园区兰炭产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工业园区第一,成为神木县煤炭初级转化的核心区域,保持全国最大兰炭产业园区的重要位置。”

产业技术研发不停歇

柠条塔工业园区周边20公里内煤炭产量高达6000万吨,且煤质优良、交通便利。园区规划以煤炭初级转化为主导产业,规划主要产业形式为粉煤干馏,规划建设规模为1000万吨/年,配套建设煤焦油轻质化、LNG和兰炭粉综合利用项目。

据了解,园区目前正在开展重大产业技术研发试验工作、重点试验工程、工业产品市场拓展、重大产业项目引进、重大产业项目调研等工作。

重大产业技术研发试验工作是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进行的粉煤干馏试验项目,预计今年8—9月间进行点火试车;重点试验工程为兰炭在链条式燃煤热水锅炉中的燃烧和兰炭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燃烧试验等;主要工业产品市场拓展工作是兰炭实现广泛民用、兰炭走进大型钢企;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工作是引进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独资建设40万吨/年煤焦油轻质化项目、陕西省腾益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500万吨/年粉煤分级分质综合利用建设项目;重大产业项目调研为组织有关单位对河南省龙成集团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专题调研。

引导企业能源高效转化

园区副主任李海军告诉记者,将柠条塔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一个绿色、高效、环保的园区一直是神木县及柠条塔工业园区管委会的追求和目标。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神木县严把入园企业环保关,对招商引资企业特别是入驻工业园的企业设置“绿色门槛”,不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一律拒绝入园;在园区环境及绿化工作方面,柠条塔工业园区管委会大力加强园区生态治理、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在道路两旁设置15米的绿化带,主干道设置30米的绿化带,同时,神木县及园区管委会大力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选用、工艺控制、厂房建设等不同层面开展清洁生产、推行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园区将以节能减排、优化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对现有块煤干馏项目进行全面优化升级,通过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做大煤炭初级转化产业,做强相关配套产业,逐步实现区域煤炭资源分级转化,高效综合利用,建成我国低阶煤清洁高效转化示范基地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当谈到未来的园区发展时,郝怀玉说,未来几年,园区规划建设1000万吨粉煤干馏、1500万吨煤炭洗选、300万吨小料煤干馏项目,并配套建设煤焦油加氢、干馏尾气液化天然气、金属镁及镁型材铸件、碳基复合材料等项目。预计到2020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300亿元,年转化原煤4000万吨以上,创造产值超800亿元,实现税收100亿元。园区将建设成为国家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转化的重点区域、榆林市建设“绿色镁都”的战略支撑园区,煤炭分级分质多联产综合利用示范园区,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