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特别报道
 

2015年6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肥新站区产业链延伸到欧洲

合肥园区深度调研之全球视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晓梅/张骅吴明

合肥园区深度调研之全球视野合肥新站区产业链延伸到欧洲

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模形吴明/摄

“合肥新站区虽然是安徽省最大的产业园区,但真正得到开发的面积仅有1/3,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无论是区位优势、交通网络、园区环境和产业基础,优势都十分明显,是商家必争的宝地。”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肥新站区)管委会负责人刚见到

《中国企业报》记者就做起了“广告”。

空间广阔,

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合肥新站区是国内唯一的新型平板显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唯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以及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

这里,河湖勾连,绿树成荫,人均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0%,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在合肥新站区仅面积较大的水库湖泊就有4处,多条河流从园区内穿过。为了保护这些生态资源,他们落实“河长制”,组织开展城市设计和公园绿廊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二十埠河生态廊道、少荃湖环湖公园、铁路公园、职教城带状公园、滁河干渠沿线生态廊道等五大生态工程。

“以前,一谈到发展就担心园区内河湖勾连,湿地成片会影响到产业的进驻,想不到现在却成了城市中最宝贵的资源。”合肥新站区一位工作人员说,很多地方在规划中已经成为禁地,土地再值钱也不能进行开发,而是作为公园等生态公共场所建设使用。

占据前沿,

产业基础实力雄厚

合肥新站区业已形成新型显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新型显示产业方面,国内首条TFT-LCD6代线、氧化物半导体8.5代线已顺利达产并实现盈利,国内规模最大的OGS触摸屏生产线已正式投产,预计明年一季度实现量产。目前,合肥新站区新型显示产业在建及已建成项目达40多个,总投资约770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727.6亿元,形成了涵盖面板、模块、装备、基板玻璃、光学膜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整体规模和创新能力国内领先。

2014年,新站区显示产业全年实现产值222.2亿元。今年1—5月份,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2亿元,同比增长29.5%,增幅排名全市第二。

围绕京东方(BOE)合肥6代线和合肥8.5代线,已有彩虹集团、乐凯、住友化学、法液空等近30家国内外企业在周边投资配套,合肥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在短短的6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合肥新站区也因此被认定为国内唯一的新型平板显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新站区已引进惠科电子、鑫昊大尺寸液晶电视项目,并计划以此为基础,全力打造年产3000—4000万台整机产能的黑色家电生产基地。根据新站区的发展目标,该区平板显示产业将形成集群发展的格局,最终建成国内一流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连接亚欧,

保税区与世界同呼吸

2014年3月17日,安徽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合肥综合保税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并于去年6月,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于合肥新站区内合肥货运北站首发,自此,安徽省首个经贸特区加快了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从合肥货运北站出发,经宁西—陇海—兰新线一路向西,途经西安、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多斯特克,直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全程4954公里。今年,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正筹备向西欧和俄罗斯扩展延伸,并拟增加合新欧班列运行频次。

合肥新站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加快形成以保税加工类、保税物流类、保税贸易服务类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合肥综合保税区目前主要锁定两大板块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出口加工类。目前,韩国、日本和台湾等地区保税型加工企业,沿海发达地区的外资企业,国内进出口数额较大有扩张需求的内资企业将成为保税区的主要招商方向。同时,结合合肥新站区产业发展方向,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等领域亦是综合保税区的招商重点。

贸易服务类。综合保税区是地方经济的重要配套服务功能区,是区域对外开放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是对外的窗口和功能的丰富,综合保税区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开展前店后仓、国际贸易等业务已成为各地综保区发展的重要倾向。合肥综保区积极拓展商贸服务功能,将着力构筑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消费品指定口岸、友好城市体验馆、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平台,引进契合项目入驻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