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如何应对投资主体变化
合肥园区深度调研之记者观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明梅骅
园区如何应对投资主体变化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4月份,合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39.49亿元,增长10.8%,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95.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新兴产业增势强劲,有力拉动工业增长。
为什么在很多省、市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合肥市经济却稳中有升,特别是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都有明显增加?为期3天的园区调研采访,为我们揭开了其中奥秘。
一是与世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形成交汇。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呈现出突破性和颠覆式两大特征。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各园区中大力建设中科大先研院等六大协同创新平台和十大新兴产业研究院,加快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实施了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大项目。
二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形成交汇。新常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双中高”,即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近年来,合肥市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力点就是聚焦产业转型、聚力结构调整,而落脚点就在各产业园区。
三是与国家区域发展的新棋局形成交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区域发展和开放开发格局作出了重大调整,确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合肥主动融入全国发展新棋局,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园区中构筑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合新欧班列等八大开放平台,为合肥在更宽领域参与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分工体系、集聚优质要素资源构筑了广阔平台。
总体来说,形成“三个交汇”,意味着合肥开始大步迈向世界竞技舞台和全国第一方阵,这既是合肥把握大势、遵循规律的重要体现,也是合肥市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的重大成果。
在调研采访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投资增幅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三低”:低于全国增幅(12%),低于全省增幅(13.9%),低于多年来合肥市同期增幅。合肥市投资虽然保持增长,但增幅下滑较大。第二,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还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市场制约等较大困难。对于这些问题和矛盾,合肥市不回避,并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记者在园区的调研采访中深深地感受到,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新的投资主体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批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正在向合肥园区集聚,比如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的半汤生物经济实验区,新站综合试验区的显示面板生产基地等。正如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所说:“合肥产业调整升级瞄准的是行业前列,技术处于一流水平的项目。”很显然,合肥市产业升级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