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色中票兑付揭秘:
国开行或成紧急“救火队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广西有色中票兑付揭秘:国开行或成紧急“救火队员”
王利博制图
6月15日,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西有色”)一款名为“12桂有色MTN1”中期票据如期兑付,使得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债券市场违约风潮暂时有所平息,同时广西有色兑付资金的来源也引发市场热议。
不过截至目前,广西有色并未透露有关兑付资金的确切来源。
而《中国企业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此次危机解除或得益于国开行广西分行授信余额救急。亦有业内人士坦言,从本次处置来看,广西有色短期内危机应暂时解除,但长远看危机是否真正解决,仍存未知。
国开行广西分行
或用授信余额补洞
6月8日晚,广西有色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因公司巨额亏损,其所发行的将于6月13日到期的中期票据“12桂有色MTN1”本息偿付存在不确定性,引发各界热议。
据了解,“12桂有色MTN1”票面利率4.84%,总发行额13亿元,2015年6月13日到期,到期应偿付本息总额为13.63亿元。
然而就在“12桂有色MTN1”到期兑付的前一天(6月12日),广西有色发布兑付公告称,债券本息将到期兑付,这最后时刻宣布兑付,让业界颇感意外。“广西有色并未透露有关兑付资金确切来源,但从公司于6月8日发布兑付存在不确定性公告、6月11日即筹齐资金的情况可以推断,在中票兑付前公司最终获得了强有力的外部支持。”中债资信有色金属研究团队聂建康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寒飞则分析指出,广西有色债务负担沉重且主要集中在短期,依赖自身经营及目前账面资金(大部分受限)无法偿付“12桂有色MTN1”本息。及时盘活资产及获得当地政府支持协调成为按时兑付的关键。
然而,一位接近国开行系统的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广西有色在国开行广西分行授信和批复但未提款的余额其实也不少,此次解除危机,应该是国开行出面解决。
据其透露,6月10日,广西分行都非常紧张和敏感。而《中国企业报》记者当时拨打该行负责媒体事务的相关人士,未获答复。“广西分行极有可能是拿其余额补的黑洞,广西分行贷款很多,不会放任企业违约的。”该知情人士透露。
不过,也有人士对此表示质疑:既然广西有色在国开行有这笔授信额度,为何此前不动用呢?对此,另有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银行虽然有授信,但肯定是没有到期的授信,按理来说,企业出现重大金融风险,授信是必须停用的,或单笔业务的审批是不能占有原有授信额度的,这是大原则。而此次国开行应是到后期出于想拯救广西有色,才动用的这笔授信。这是能够理解的,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
危机“能捂多久不好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中票到期兑付并不意味公司自身偿债能力已无问题。事实上,目前广西有色业务收缩、经营风险加大,亏损严重、债务负担沉重,自身偿债能力很差。公司需要一笔资金渡过中票兑付难关,但更需要一系列脱困措施将其从泥潭中解救出来。
“国企在资金融通等方面较民企确实可以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主承销银行一般都会牵头找政府想办法,包括引入战投、政府支持等。加上国开行广西分行在当地的影响力还是可以的,从本次处置的情况可见一斑。”前述接近国开行系统的知情人士透露,从本次处置来看,短期危机应该是暂时解除了,但“能捂多久不好说”。
据了解,2014年广西有色净亏损16.39亿元人民币,亏损金额已达公司2013年度审计后净资产的52.94%;201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4.83亿,亏损金额达公司2014年度审计后净资产的20.46%。
关于2014年度及2015年一季度亏损的原因,广西有色称,主要原因包括有色金属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有色金属价格持续波动下滑以及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
“只有不断改善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减少亏损,危机才有可能全面解除。目前来看,有色行业危机频发,但国家还是有偏扶持的倾向。”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对此,广西有色方面表示,未来将从调整部分业务板块及整顿所属企业;减少资金占用,保障现金流量;实施增收节支,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等四方面实现2015年减亏。
国企债券
违约概率持续加大
今年以来,债券违约主体从民营向国企蔓延。其中,天威集团所发中票(11天威MTN2)在4月21日未能如期付息,成为银行间市场首个国企违约案例。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国有企业首次出现大规模评级下调,其中评级下调主体是地方国有企
业的占比达到36%,中央国有企
业的占比亦高达32%。
“我们认为允许低效能的国企破产重组,允许民营资本参股是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国有企业已不再安全,对于这种独立核算的非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政府并不承担救助的义务。事实上,今年债券发行人主体评级下调中,国企所占的比率也逐渐增加。”长沙银行金融市场部合规中心曾银球表示。
据了解,从行业来看,今年评级下调风险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煤炭、有色金属等强周期行业,其中,国企数量增加明显。
有分析称,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下,信用债发行主体信用风险增加明显,同时信用债到期高峰开始到来,实质违约趋势增强,评级公司也开始谨慎。
中金公司也分析认为,在此背景下,评级公司的自我保护倾向开始加强,下调频率和幅度都在加大,以避免债券发生严重信用问题时评级还显著虚高,从而出现被迫退出市场的风险。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则认为,但受湘鄂、天威、中富违约等事件影响,低等级与高等级利差处于高位,随着未来信用违约的常态化,等级利差仍有进一步走扩的风险,低等级信用债将持续承压。
“在违约事件渐渐频繁的情况下,刚性兑付逐渐被打破,市场对于信用债的认识也将随之市场化,定价也将趋于合理。”一位银行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