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园区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园区热点
 

2015年6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把脉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助力成都经开区产业升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磊

专家把脉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助力成都经开区产业升级

2015年6月5日,为推动四川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与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10月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也是四川省重点培育的两大“特色成长型千亿产业园区”,成都市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主体区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天府新区骨干区。规划建设面积56.34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和成都市以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为主导的先进制造基地。专家把脉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本次研讨会旨在为省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路径中的问题把脉问诊,为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为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及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和国家“千人计划”学者马芳武、电子科技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孟强、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学院副院长彭忆强、意大利APS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王嘉以及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高级顾问、四川天策汽车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才林等汽车界顶级专家为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孔辉科技、川汽、凯迈科技、航天万欣、联腾动力等近40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代表参加。

成都龙泉驿区副区长尹念红、省市区经信委、科技部门领导以及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院长王丰华等出席了会议。产业聚集区要扶持龙头企业

研讨会首先由四川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产业政策处处长周永清介绍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及相关政策。之后,由省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企业分别介绍企业发展情况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专家们就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创新建议,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

郭孔辉院士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应该支持符合广大普通收入家庭市场需求,企业为有自主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农村城镇化概念中包含交通城镇化,这会创造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晚上充电白天使用的,便宜的电动车会得到很快的发展。企业应该在这个方向上多投入,政府也应该更多扶持这一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赵福全院长分析指出,到2020年汽车市场还有1000万辆的增量空间,主要集中在家用轿车,卡车市场要面临洗牌。对比世界发达国家,我们国家的汽车人均拥有量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汽车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对于产业聚集区而言,必须扶持龙头企业,按照成都自身汽车产业特色进行产业布局策划招商。同时园区应该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市场问题,给电动车提供市场机会,给产业链提供机会。

余卓平院长提出了首付制的理念,就是在购买电动汽车的时候,只需首付一部分车款,其余部分像普通汽车平常加油一样,在电池的使用寿命期间逐步缴纳。这样会让电动汽车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马芳武教授提出了区域电动车概念,比如从地铁到小区的短途专用电动汽车,以及零排放区域概念等助力电动汽车普及发展的举措。同时也强调了产业聚集区对于区内企业的全产业链服务特别是帮助企业寻找市场的重要性。车企重点研发家用电动汽车

许多与会企业也介绍了自身的产业布局情况,以及发展方向。比如川汽加大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比例,把重点放在家用,目标是制造与低速电动汽车价格相近、买得起、愿意买的新型新能源汽车。一家电力系统科技公司努力探索使用习惯能够接近传统,寿命也能接近传统汽车的行驶寿命的电池系统。其6月下旬会推出一种高安全电源箱,解决电动汽车的电源安全问题。

专家及企业的意见总结起来有很多共同点,基本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应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国民车概念),特别是农村城镇化领域;电动汽车对比传统汽车在价格、能源补充便利性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势。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广阔,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产业聚集区(园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园区应该注意全产业链布局招商,使产业协同均衡发展。特别是应该在为区内企业开拓市场方面下大力气,园区才能引领产业健康蓬勃发展。名片 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

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地处成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龙泉驿区)总部经济港内。由成都市科技局与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共同投资组建。旨在推动成都汽车产业集聚创新资源、布局前沿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加速成果转化,促进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生增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