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5年6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药品价改再推进互联网医疗迎来迸发期对投资界而言,下一个十年健康产业的投资机会如同过去15年的互联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石岩

药品价改再推进互联网医疗迎来迸发期对投资界而言,下一个十年健康产业的投资机会如同过去15年的互联网

王利博制图

药品价格是医改的大难题,中国试图向市场化再迈进一步。

6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以及食药监总局七部委联合出台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实施。

一大波“政策红包”砸向了医药行业,在释放出医改持续推进积极信号的同时,产业也面临一次新的“大变局”。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推动力”,也是医疗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新选择。

“药改”持续发力,

阻力下沉

“略有小降,部分产品价格稳定,我们并没有接到大幅涨价或降价的通知。”在京从事医药代表行业多年的金勇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们这个环节上讲,药价起伏是常有的事,这次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当下的反应也证明了他所预料的那样,市场反馈《意见》的作用,“肯定需要一段时间”。

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张姓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国家放开药品政府定价,药品市场价格肯定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尤其是一些低价药,由于利润不尽合理,会有所涨价。放开药品政府定价的限制,是让药品产销回归正常市场规律的一个条件,这并不能说明市场机制会失控。”

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许昆林也表态,由于有招标采购和医保控费机制的综合制约,加之对市场交易价格监测监管工作的强化,绝大部分药价不会上涨。“政府虽然退居二线,但仍然要把牢监管大权,‘手刹’放开,‘脚刹’却不能卸掉,放开不等于放任。”

以往,国内的药品价格有三大干预关口。目前撤掉的只是发改委制定医保目录药品的最高零售限的“天花板价”的第一关隘。多位药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态,药企更看重的是以卫计委系统主导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确定的中标价,“发改委的价格管制早已被逐渐架空”。

从这个角度上看,药价改革之深浅已经下沉到卫计委系统主导“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确定中标价,医院在中标价基础上按照规定加成出售的第二关口和医保支付手段干预的第三道关口。

发改委“弃权还市”,卫计委系统主导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俨然已成为独立的价格形成机制。

上述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的招标采购问题重重。卫计委系统既不采购药品也不付款,但紧握招标大权。这种情况下,《意见》所预期的‘调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保经办机构等多方参与积极性’显然不易实现。”

不仅如此,随着改革的深入,以人社部门主导的医保支付对药价的第三道关口话语权也将加大。但《意见》作出的“在调查药品实际市场交易价格基础上,综合考虑医保基金和患者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原则性要求,基于招标价格的控费现状,在作为“第三方”的医保管理机构对处于垄断地位的公立医院约束能力有限的前提下,第三关隘的阻力依然严峻。

同时这意味着,各省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各自的医保支付价标准。“其实,我们企业很早就根据市场的特殊的差异开始布局。特别在医保资金相对充裕、医保支付价会相对较高的市场,作为公司原研药的角逐重点。”张姓负责人说。

药价改革,卫计委、人社部在内的7部门联合背书,改革决心可见一斑,政府绝非想把此次改革停留在某一层“天花板”的拆除上。

产业“变局”?产品为王

北京京翰律师事务所资深医药律师张文生认为,取消政府定价的措施对于药品价格影响并不太大,对于“药价虚高、以药养医、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影响也不大。“但这是个医改信号,医药行业肯定还有‘大的动作’,也不会拖很久了。”

告别了以最高限价“压榨”企业利润的“生硬”模式,用市场手段调节、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来实现成本整体控制,药企也迎来了低利润的常态化。

在国际上,一直以来被冠以“仿制药大国”的中国,仿制药占了大概75%的产值,因此中国的医药行业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有专家表示:“通过对价格的大浪淘沙形成药企并购潮,有助于提高企业研发力量与服务水准,而且很有可能成为产业‘变局’的下一主流”。

“只有加大创新药和前沿技术的创新投入,才能真正使得中国医药企业参与高水平国际竞争;在药品销售方面,我国的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多数品种严重供大于求,流通秩序比较混乱。”上述张姓负责人表示,在医改大势所趋背景下,制药企业再也难以通过一些安全无效的药品获取医保支付,必须在研发和销售环节上“花心思”。

药改持续发力、公立医院改革迈出了新步子,产业“变局”信号的不断释放再次把互联网+医疗推向风口。互联网医疗服务端趋势旺盛的原因也是医改正在改革的主要问题,医院挤、挂号难、费用高,使得患者就医比较困难。

互联网+医疗成大势

从资本的青睐到医疗企业自身的积极参与,都在预示着中国人通过互联网就医的日子正在临近。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到2017年公立医院用药占比将从目前的45%降到30%。正是看好这一‘蓝海’,‘易复诊’APP被公司赋予重任。”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易复诊’系统通过完善的智慧医疗生态圈,可实现患者就诊及购药的便利性,促进医生的多点执业并保持与患者之间稳定的医患关系,同时在医药分离的改革进程中建立药品的营销新模式。”

“互联网+医疗的想象空间巨大,投资界也动了起来。互联网医疗这个市场,总体上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对投资界而言,下一个十年健康产业的投资机会如同过去15年的互联网。”易凯资本CEO王冉对记者说道。

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将得到井喷式发展。据医药物资协会对市场调研后统计,越来越多的医疗企业进入到互联网医疗趋势中及资本的推动,到2017年,这一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65亿多,其中移动医疗将突破200多亿。

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希望互联网能够让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面更广泛,各种网上问诊和医生服务的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但近期卫计委的一项规定给“互联网医疗”提了个醒,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除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医疗外,其他涉及医学诊治的工作不允许在互联网上展开。

“医疗本身和其他的行为一样,都需要监管,而且比其他的行业更要严格。在电商买东西可以退可以换,但是医疗过程不行。”王冉说。无论怎样,看病是不可能通过互联网彻底解决问题的,最终还将回归线下。

“我们在设计‘易复诊’时特别考虑了处方药院外化必将面临的一些问题和门槛,包括公立医院处方药流出医院的渠道、药企营销模式的转变、如何让46万家药店真正识别处方的真伪等等。”付刚说。全新智慧医疗生态系统在医改中发挥的作用正逐步显现。

“近两年,医药代表的业绩是越来越难看了。好多客户都尝试网上交易,以后恐怕就像卖衣服的实体店一样,我就得另谋出路啦!”金勇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