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产业公司
 

2015年6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团购网站裂变非“团”业务蔓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团购网站裂变非“团”业务蔓延

团车网现在还是一个团购网站吗?

针对这个问题,虽然其主营业务仍然是汽车团购,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闻伟也不得不表示,“团车这两个字已经从动词变成名词了,不完全代表团车网所有的业务。就像美团它也得弱化自己的团购,比如他的外卖送餐,美团也是个名词了。”

分析认为,团购模式利用价格优势可以很容易切入一个新行业,切入之后如何做大仅仅依靠低价是不行的,企业进行其他业务和模式的探索也就顺理成章了。

幸存者寥寥

从2010年春天开始,团购网站在中国已经走进第五个年头,留给行业的最深印象依然是千团大战和之后的千团覆灭。

根据团800的统计报告,2011年8月,团购网站数量扩张至登峰造极的5058家。在此后优胜劣汰的竞争期中,中小团购站点开始批量消亡。去年6月的数据显示,存活数量缩减至176家,存活率仅为3.5%。

在过去的一年中,团购网站的数量还在不断减少。最新的案例是北京智火创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麦圈网,该网站主要是服务于本地城市团购消费者。近日被用户曝光官网出现登录困难,停留在账户中的资金无法提现。

截至发稿时间,麦圈网仍然处于无法打开状态,也没有公司官方出面给予说明。

在少数的幸存者之中,又有部分平台是注定要幸存的,如美团、糯米、满座等找到了大型互联网平台投资或者收购,再如聚划算、去哪儿团购、携程团购、360团购等本来就出身大公司。

独立团购网站的幸存才是真正的幸存,这些平台通常定位于区域化或垂直化,希望能在大平台势力薄弱的地方,依靠自身在地理环境方面的优势站稳脚跟;或者定位于大平台难以覆盖的垂直领域,像团车网,自从2010年上线以来,主要做汽车团购活动。

不断减少的团购网站数量中,减少的实质上正是这部分团购平台,像前面提到的麦圈网,就是一家区域化平台。

模式多样化

行业大起大落期间,许多平台已经被迫开始了转型。

“电商企业、地图企业都在做O2O,我认为团购平台在做O2O方面拥有先天优势。因为团购本来就是一种本地化服务,用户线上购买、线下消费,而且在线下商家方面积累了很多资源,这是其他做O2O的平台所不具备的。”早前,即有团800人士对记者表示。

鉴于团购业务在餐饮、娱乐等方面的积累,美团、糯米等转型O2O也主要从这些领域开始,身穿美团外卖、百度外卖服装的快递员一时间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

团车网做O2O的思路则是在线下为团购车主提供服务支撑,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支超过600人规模的销售团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带领网站报名参团的用户前往当地4S店进行体验,并代表用户在价格上与4S店进行谈判,为用户争取最大的价格优惠。

O2O是团购网站转型的主要方向,却不是唯一的方向。

“到了2014年,我们上线了二手车拍卖业务,目的是帮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旧车卖到高价,这是一个C2B的拍卖平台,我们还把市面上互联网的拍卖平台优信拍、车易拍,以及线下即时拍、鹏龙、美澳接进来,让用户选最高价去拍卖。”闻伟说。

此外,今年4月,团车网已经上线了养车产品,包括美容与保养等汽车周边领域产品,未来还将涉足更多后市场领域。闻伟还透露,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方式设计一些产品,给用户提供在线的、比较快的贷款。

不只是团购

模式多样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尽管平台名称依然是“团购”,做的业务却远远在团购之外。

如今,团购虽然是美团的主要业务,也是标志性商业模式,外卖业务正在引领这家团购网站新一轮增长;团车网虽然自称为汽车团购第一门户,目前努力培育的却是二手车拍卖、汽车保养甚至是汽车金融等新业务。

这并不是说团购模式真的是伪命题,团800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团购市场成交额为143.9亿元,环比增长12.1%,同比增长197.3%。团购企业人士尽管忙于非团购业务,仍然对团购模式长远发展抱有信心。

“团购为什么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因为团购过程是多对一,我们聚合很多用户一起参团,然后凭我们销售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货比三家,逐一赴店去与4S店的销售总监或店总谈判,在保证交易质量的同时还能争取价格优惠,在消费者能砍到的最低价的基础上,再拿到大概1%—2%的优惠。”闻伟说。

闻伟还说,“团车网是因团购而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关于二手车,其实概念并不是我们最注重的,我们做事情一切的出发点源于消费者的需求。也不排除将来同类消费者多了,我们可以组织消费者团购买二手车,这就又是团购了。”

可以看到的是,团购模式作为切入一个行业的有效手段的地位不容否认,纯粹依靠团购模式却是难以持续发展的,越来越多的团购企业可能会发现,把“团购”字样放在网站名称上有些操之过急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