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释放市场潜力
新业态革命显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石岩
互联网+农业释放市场潜力新业态革命显现
互联网+农业的甜蜜故事正在不断上演:国务院“电商国八条”出台、农产品信息交易平台一亩田宣布和新希望六和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阿里推出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京东启动探索农村市场双向流通模式“乡村代理人”招募和“京东帮服务店”落地。
在互联网这股劲风正吹遍各传统行业的同时,一连串的“政策东风”也掀起了互联网+农业的大潮。
政策“东风”,
老树吹出新芽
河北宽城县的香菇种植户王军今年算是“捞上了”。往年连本都“扔到山沟”的第一季香菇竟然还能卖上个好价钱,还担心投资的本金能否回来的忧虑变成明年再“盖几个棚”以及继续做产品深加工的动力。
王军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闲”,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电脑、手机上。这主要是年初他把蘑菇搬上了互联网,尝试做起了种产、加工到营销的一站式垂直化的产业“全面手”,而实现这些的载体就是互联网。
通过微信群派发的“产品红包”迅速积攒了第一批终端客户,“300份的推广产品在不到两个小时内被抢光,而吃完后竟然有百分之四十的客户主动找我订货,还有一位南方的朋友想做我的代理商。”王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还是一口的惊异。“电子商务的威力太大了,活动带来的效益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这也是我还想坚持做产品深加工的原因。”尝到了电商的“甜头”,王军坚定了自己本来的打算。
“以前都是等着商贩来地头收蘑菇,原有的模式是落个省心,但忙忙乎乎的一整季,谁不想多挣点?”王军说,商贩收购蘑菇虽然有市场价,但执行到农户这一环节上,价格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例如无人问津的第一季的香菇,往年“白送也没人要”,多了一道烘干的程序,今年竟然卖出了两元一斤的“天价”,他自产的香菇不但实现两万元的创收,本村种植的农户也搭上了他这辆“电商车”。
平时,王军顾不上休息,大部分时间仍旧在手机上、电脑上回复各种信息。他说,今年通过微信、微店的销量占了1/3还多,销售范围也从过去仅限周边县市扩大到全国各地。“电商销售更精准,效率更高。现在互联网普及了,只要有好产品,根本不愁卖。”
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广,让王军当上了“新农人”。同样,一连串“政策东风”吹响农业,让更多的产业创新涌现了出来。
5月8日,国务院出台了“电商国八条”,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中央财政将拿出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又传出消息,商务部等二十多个部委参与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初稿已经完成,最终文件将以国办发文的形式出台,这也是首个全面部署农村电商发展的文件。
政策向好,让农户与互联网离的更近。互联网又将农产品产销间的距离缩小,让产销充分对接、消费者与生产直接见面成为现实中的可能。电子商务的兴起,让农产品流通的“互联网化”程度明显提高。电商不仅让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形态得到根本性改变,还让如王军一样经营的生鲜农产品品种走向全国。
“互联网+农业”,让农业这棵老树再发新芽。
“大佬”布局,
产业重新定义
此前,京东启动的“乡村代理人”招募和“京东帮服务店”落地,为探索农村市场双向流通模式的做了一步尝试。阿里投资100亿元在全国建立1000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县以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的“大手笔”,让人看到了“电商下乡”的无限潜力。
在“大佬”们启动农村电商战略布局、争夺下一个蓝海的同时,也给农产品“走出去”以及产业跨越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如今,互联网+农业的概念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上,行业大佬也正把一系列布局落到实处。
5月18日,新希望六和公司与北京一人一亩田网络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农牧产业采购、加工等产业链和互联网O2O模式的深度融合,携手以构建“互联网+产业链”的协作模式为突破口,为传统食品生产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由此可见,互联网+农业不单是营销层面的电商模式,也要深入到生产要素的每个环节上,产业链优化降低市场风险、垂直采购和降低成本、大数据合作将生产向市场为导向迈进,“互联网+”带动了传统农业升级。
比如,联想搞农业的模式,是对产业深度融合的全方位改造,其不仅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运用互联网技术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产品营销,最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农业信息化、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都是互联网在农业上应用的体现,这都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转变、农业现代步伐加速。有业内专家就指出,互联网+农业,应整合“一条线”,而不是一个点。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农产品电商,不单是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而应该考虑对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