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通道
将催生第二批华为万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国家大通道将催生第二批华为万科
年轻人向哪里流动和聚集,动力和希望就在哪里;年轻人选择离开哪里,哪里就将失速和衰落。一份被称为“国家大通道计划”的文件日前发布,这份全称为《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的文件,不仅是一份流通规划图,实质上也是人口流动趋势图以及活力型城市的布局图。
“国家大通道计划”确定了“3纵5横”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同时确定了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37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66个。“国家大通道计划”和正在编制中的“城市群规划”,将一同催生中国新一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一些“人口竞争”占据优势的城市,会借此机遇成长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而人口净流出型城市则无可避免地提前“衰老”。
大城市化发展是一种自然趋势和市场趋势。只要勾画一个大城市演进趋势图,大城市发展的逻辑就会一目了然:大城市以优质资源吸引优质人才,优质人才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带动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吸附优质服务业,然后进入新一轮循环。每一个循环都会伴随着大量人口的流入,并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越是发达地区越有年轻力量的加入,延缓这一地区的老龄化进程,让其经济和社会充满生机和力量;而在欠发达地区,流失的首先是年轻人,老龄化过程则会相应加速,由老龄化引发的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提早出现。
行政性力量阻挡不了年轻人融入大城市的梦想。万有引力定律表明,越是质量大的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引力就越大。这一自然界的规律,也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应验。尽管国家采取一系列手段控制特大型城市的发展,但北上广深的人口规模依然在不断增长。即时通讯QQ基于对8亿多活跃用户进行大数据分析后,首次披露的“逃离北上广深”数据图显示,在2014年春节前后约有1070万人逃离了北上广深,逃离率为11%(不排除部分不使用互联网的低文化人口未被统计到,但这部分人口恰恰是特大型城市希望流出的人口);而“逃往北上广深”的则有21%,其中近7成是18至29岁的年轻人。北京凭借27%的涌入率,成为人们最愿意来此打拼的城市。
除了经济前景,更让年轻人心动的是大城市的文化魅力。关于城市群的研究表明,中国绝大部分经济要素分布在全国20个不同层级的城市群中。所谓城市群,简单说就是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并实现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城市群总面积占全国的25%,却集中了全国62%的总人口、80%的经济总量、70%的固定资产投资、76%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和92%的移动电话用户、98%的外资和48%的粮食。其中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其经济总量大幅度集中在省会城市:银川在宁夏的占比达到51.6%;西宁在青海的占比达到51.6%;长春在吉林的占比达到41.2%;哈尔滨在黑龙江的占比达到38.34%;武汉在湖北的占比达到35.95%;成都在四川的占比达到35.4%。
相比中小城市,大城市更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轻松和自由。在大城市里,没有小城市中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年轻人发展不必走过度依靠人脉关系的“拼爹”模式,也不必每月为小城市特有的“份子钱”、“人情债”犯愁。年轻人可以聚集到“创业空间”以及“总理都去过的咖啡馆”畅谈事业和梦想,说不定对面就会走过来一个身家过亿的投资家,只要你的创意能够打动他,他就可以为你一掷千金,而他不必是你的叔叔大爷或是三姑六舅。要是在小城市,你需要转弯抹角地找到一个“关系”,然后再在酒桌不停地劝酒、拼酒,才能拿到一个合同或订单。这就是大城市的成长的激情、动力和基因。
“缺人”将是未来制约中小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超高速发展,一个最重要的力量就是由庞大人口基数所产生的“人口红利”。这个“人口红利”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还包括庞大的市场空间。由于小城市的人口基数小,无论是生产性投资还是公共物品投资都存在着效率低、不经济的问题。(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