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6版:百岁袁宝华 上一版3
第36版            百岁袁宝华
 

2015年6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凡的情谊卓越的历程“周恩来同志对我的关怀让我永生难忘,小平同志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陈云同志的品行是我学习的楷模。”

来源:中国企业报  

非凡的情谊卓越的历程“周恩来同志对我的关怀让我永生难忘,小平同志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陈云同志的品行是我学习的楷模。”

千秋楷模周恩来在40年代延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文革”时期,我有机会多次直接和恩来同志接触,得到的教益是十分深刻的,有些事使我永远难以忘怀。我初次见到总理是1943年,这年总理从重庆回延安,我们在杨家岭听总理的报告。新中国成立后,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调到北京,在国家经济部门工作,和周总理的接触增加了。在他日理万机的繁忙的领导工作中,他始终把经济工作放在第一位。他曾说,政府工作的重点,就是组织经济建设。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个事例。

在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时期,我当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秘书长兼计划处处长,也参与了“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同年8月,我们几位负责具体工作的同志随总理到莫斯科。在莫斯科,总理虽同我们不住在一个地方,但他经常到我们这个宾馆来和代表团成员无拘无束地谈话。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总理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保护干部做了极大的努力,为党保存了大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骨干,这是他为党的事业做出的又一殊勋。作为国务院下属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我也多次得到周总理的关怀,享受到在这样一位伟大政治家领导下的温暖和幸福。

“文革”初期,我在物资部受到了群众组织的审查和批判。周总理当时处境很困难,工作很繁忙,但仍不忘对我的关怀。他亲自对物资部军管会主任交代:组织三结合专案小组赶快审查,做出正确结论。在周总理的督促下,过了两个月我的问题就顺利解决了,“靠边站”时间仅有一年半。不然,像我这样的情况,拖个三年五载在当时来说是常见的。

周总理对干部的爱护还表现在他部署任务时,总是能设身处地地体谅经办同志的困难,给这些同志完成任务创造条件。“文革”开始后,在“四人帮”鼓动下,各地兴起了制作毛主席像章的高潮,消耗着我国十分紧缺的铝。当时毛主席对这种做法是不赞成的,说要“还我飞机”。1969年初物资部迫于形势,专项拨出5000吨铝给各地造像章之用。周总理知道此事后曾批示,要物资部设法收回这批铝。这在当时是很难处理的问题。周总理这么一说,实际上是对各地下了命令,有力地支持了我们的工作。我们连夜发出了通知,不久基本上收回了这些铝,完成了这一任务。小平领导我们整顿和改革1980年3月31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前,邓小平与袁宝华谈话。

新中国成立后,我在经济部门工作,有较多的机会聆听小平同志的教诲。特别是1975年和打倒“四人帮”之后,与小平同志接触更多一些。他关于企业改革的许多思想与理论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在企业整顿、企业领导体制改革、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论述,到现在仍十分重要。

1975年2月中旬,小平同志召集谷牧、万里和我到他家里谈整顿问题。他说,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特点是“高、大、半”(高度集中、大动脉、半军事化管理),所以整顿经济必须从整顿铁路秩序入手,并提出整顿内容与要求。这次谈话给我的印象是,他对整顿已经考虑得非常充分、非常成熟了,一条一条地讲。包括整顿铁路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采取什么措施?小平同志要我们马上起草一个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文件,实际就是将他的谈话整理成文件。文件起草了以后,马上开会,要求全国各个省、自治区、市工业书记都来参加。我在办公室里整整打了一晚上的电话。

我们当时敢于抓管理,就是在小平同志的支持下,有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无畏的精神,使受到破坏的企业管理逐渐恢复正常。

1983年12月,彭真同志打电话给我说,小平同志下了决心,工厂企业还是要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负责制不要带任何帽子。小平同志在企业改革中,坚持抓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促使企业走向市场。

小平同志十分关心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企业管理工作十分关注。1980年3月,我陪同小平同志接见一位日本朋友,在接见前,我向他介绍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时,小平同志很兴奋,他说,要狠抓企业整顿,坚持改革企业领导体制,把企业管理作为大事来抓好。

从我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的亲身经历中,我认为小平同志有许多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高尚品德和精神。一是小平同志坚持原则、毫不妥协的精神;二是小平同志具有不计个人恩怨、大公无私的优良品质;三是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四是小平同志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伟大的气魄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开创者和教诲者陈云1985年6月13日袁宝华到中南海祝贺陈云同志八十寿辰

陈云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从20世纪40年代初在中央组织部开始,我先后与他有50多年的接触,他的品行一直是我学习的楷模。

我最早接触到陈云同志是在1941年。那一年,我从中央党校学习后,调到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当时,陈云同志是中组部部长,所以和他接触比较多。比较深刻的印象是,陈云同志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一般用90%的时间调查研究,用10%的时间做决策。重要的问题他总是亲自去做调查研究。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陈云同志总是亲自抓大事,放手让干部大胆地去工作。

1958年,北戴河会议确定钢的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即从535万吨增加到1070万吨。

陈云同志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一项一项地找我们谈。当时,我在冶金部管生产,陈云同志认为,要生产这么多的钢铁,首先要保证矿石的供应,所以他就先从矿石抓起。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前前后后找我谈了有六七次,一个矿山一个矿山地谈,每个矿山储藏量是多少,开采的条件如何,矿石的品位有多少,运输条件怎样,都详细地询问了一遍。最后提出来1959年钢的生产指标不能超过1300万吨。这个意见被毛主席采纳了。

以后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量力而行”,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要量力而行。

陈云同志抓经济工作十分仔细,总是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及时检查了解计划的执行情况,容不得半点虚假。

陈云同志抓经济建设工作抓得很紧,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陈云同志在北京饭店召开的干部会议,各个省市都参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虽然我们对于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可是那时恭恭敬敬地向苏联学习,向专家学习,严格地按照经济规律来办事情,基本建设也是严格地按照程序办事情。但是也确实发生了一些拍脑袋、拍胸脯,不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的事情。陈云同志严肃地批评了一顿,那时候叫什么“边设计边施工”,他说你们这些战争期间建立了功勋的老同志啊,到经济战线上来你们不能瞎指挥啊。

(以上文献摘编自《袁宝华文集·第九卷·永远的怀念》)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