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3版:百岁袁宝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3版            百岁袁宝华
 

2015年6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岁袁宝华中国经济史朱镕基曾评价他:在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他总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理性判断,并称其为中国企业改革的“运筹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启轩

百岁袁宝华中国经济史朱镕基曾评价他:在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他总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理性判断,并称其为中国企业改革的“运筹者”。

前任总理朱镕基与袁宝华共事多年,情谊深厚,曾作诗“企改运筹功绩著”贺袁宝华八十诞辰,并赞其“不唯上,不媚俗”。图为座谈会开始前,朱镕基(左一)、袁宝华(中)合影。

他毫无疑问是一个传奇。

从50年代东北建设就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袁宝华经历了中国经济的奠基期、波折期、“文革”后期经济的恢复期、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等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阶段,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称作是中国经济的“总调度”,前任总理朱镕基更是称其为中国企业改革的“运筹者”。

恰逢袁宝华百年寿辰,我们通过对袁宝华传奇经历的重新阅读,真切感受到了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脉搏是如何共同跳动的。

我们在翻阅史料的过程中发现,他被多方面评价为中国经济史的象征,他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证明着这个判断,他长期以来对中国企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也印证着这一点。

2001年,袁宝华在接受《中华锦绣》记者采访时回忆:1949年6月,我被调到东北工业部计划处工作。我国搞计划经济最早在东北,然后再向全国铺开。

1952年,全国计划会议在北京召开了,我们作了全国五年计划的编制,到8月份,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了雏形。也就是在这年8月,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陈云、李富春为副团长的中国代表团飞抵莫斯科,就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助项目同苏共进行谈判,我作为随员参加了这个代表团。我们一回国就开始抓五年计划的落实,我到了重工业部任钢铁工业局副局长,后来又调任重工业部基本建设局局长,负责落实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圆满完成。

1958年,我从冶金部调到国家经委工作,由冶金部副部长调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兼物资局局长。1964年,成立物资管理部,我任部长。1970年,成立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余秋里任主任,我任副主任兼任生产组组长。“文革”期间,我这个抓生产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救火队队长。我说这一段的意思是在那样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向苏联学习计划经济,而且是按照这个路数去指导国民经济运行的。

1974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1975年7月开始抓国民经济的整顿。他专门找了谷牧、万里和我,谈了要从整顿铁路开始,进行全面整顿。

通过对国外经济的考察和对国内经济的分析,我认识到要想振兴中国经济,企业改革是关键,而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充满活力的企业运营机制,促进技术进步是重要手段。于是我提出了商品经济的理论。

围绕企业改革,我们还提出了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这是企业改革的开始,是企业改革的发轫。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制定“工厂法”,根据小平同志的建议,我们提出国营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厂长负责制。为了让厂长负责制贯彻下去,彭真同志带领我们到南方调查,到东北调查,然后向中央汇报。

为了将经济改革深化下去,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为了这部企业法的诞生,我们耗费了10年春秋。

宏观如此,微观到企业管理,袁宝华的真知灼见也广为各方所赞同。我们同样是在对《袁宝华文集》的阅读中发现,他对企业及其管理不仅有长期既深入一线又高屋建瓴的观察和领导,而且有深刻的思考。(下转特04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