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定位管资本
员工持股五大疑问待解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国资委定位管资本员工持股五大疑问待解
(上接G01版)
“员工持股,可能会成为国企改革的最大亮点,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员工身份到股东身份的转变,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防止内部人短期行为,更好地让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工作起来也更有动力。”某能源类央企内部员工徐进此前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员工持股目前存在几个重大的问题,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既已决定,就应作出回答。”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对《中国企业报》记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疑问,“一是员工持股应该在什么类型的企业开始?二是应该先在三四级公司还是在母公司试行?三是员工持股的比例是多少?四是从增量开始还是存量开始?五是从员工骨干开始还是从全体员工开始?这五个核心问题是员工持股进程中肯定会遇到的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底线。”国资委定位管资本,职业经理人被排上日程
根据《计划》,国资委今年将研究起草关于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地方国资委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
分析认为,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务院国资委,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转变的方向已确定无疑。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体制的变革是深刻的。”吴金希指出,“管资本为主同时也要管人、管事相统一,到底如何统一?尤其是在国资委和企业之间的投资经营公司将怎么来协调好管企业与管资本的关系?都是下一步有待于明确及解决的问题。”
有国资专家分析称,“管资产”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容易导致国有与民营的不公平竞争,所谓“国进民退”的争议因之而起;同时,对国有资产最大化目标的追求,容易带来与民争利的质疑。而“管资本”,从根本上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公平的市场环境,从而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李波表示,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说白了就是在国企改革中让政企分开,政府只监管,不再干涉企业的具体运营。
用吴金希的话说,国资委、投资经营公司以及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爷爷、儿子和孙子的关系,还是裁判员、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如何定位有待于投资经营公司改革文件的出台。尽管目前已经有多个省市区自己提出了投资经营公司的计划,但是最终的方案还有待于国家投资经营公司方案的出台来一锤定音。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已经在在上海、广东、山东很多地方开展。彭剑彪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的制度,更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和队伍。从去年开始,北京现代产业规划研究院已经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清华大学等高校与行业协会开始进行职业经理人的数据库建设,对职业经理人的履历、学历、成就与能力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职业经理人的系数公布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