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5年6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政府招商路径转向

税收优惠政策专项清理暂停,但未来趋严方向未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崔敏

税收优惠政策专项清理暂停,但未来趋严方向未改地方政府招商路径转向

近期,国务院发布《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25号文”),明确税收等优惠政策专项清理工作将被暂停,各地与企业已签订合同中的优惠政策继续有效。这距离《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62号文”)出台仅半年的时间。而后者曾明确要求对地方政府、各部委制定的税收、非税收入、财政支出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

专家称,“25号文”的出台是对“62号文”的一个缓冲和过渡,未来地方优惠政策的方向仍是趋于严格和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调整好招商引资和投资战略。

“62号文”被指“用力过猛”

2014年11月27日,国务院下发“62号文”明确要求,即日起至2015年3月底,在全国开展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凡违法违规影响公平竞争的政策,都要纳入清理规范的范围。政策一出引起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强烈反响。

辽宁省某产业园区相关人士透露,在“62号文”出台后,招商引资的工作受到了影响,很多企业在投资时首先关注的就是有什么优惠政策。

“最尴尬的还是和已经签订优惠条件合约的企业不断沟通和协调,突然取消优惠政策企业肯定接受不了。”该人士告诉记者。

据报道,富士康350亿元投资项目就因50亿元税收返还不确定能否兑现,一度停摆。而一些准备投资的企业也因政策的变化导致项目落地暂时搁置。

内蒙古正元置业集团董事长李春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由于政策风向的变化,我们考察的一些项目暂时处于观望状态。”

卓越联行董事长欧阳谷林表示,“62号文”是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盲目性的、无对应性的有商必招方式的一个刹车和纠错。但是这个刹车有些过猛,是一刀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面临大的稳增长的压力,“62号文”短期内对地方招商引资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地方的稳增长。

“25号文”设置缓冲期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表示,“25号文”鼓励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一些支持是从促进增长的角度考虑的,主要也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但一段时间后很可能还是要严格起来。

李佐军也表示,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有一个过程,“25号文”对“62号文”做了一个修订,是为“62号文”设置的一个缓冲期。

“‘25号文’的出台化解了园区和企业的尴尬境地,已经签约的优惠条件继续有效,正在洽谈的招商我们则不再将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吸引条件,对企业强调我们其他方面的优势。”上述产业园区人士说。

欧阳谷林分析,“25号文”的出台一方面是地方政策的招商引资不容乐观;其次,中国房地产疲软,地方财政收入急剧下降;第三,企业和政府签订的一系列合同,地方政策不及时履约导致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此外,一个大的国际背景就是美国对国内企业亮出的各种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国内的资本。

地方政府和企业逐步转变策略

李佐军分析,尽管目前暂停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但大的方向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如果各地方政府都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就会形成不公平竞争,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李佐军表示,地方更应该通过区位条件、特色资源、生活设施、人文环境、政府服务能力、生态环境、法制环境来进行招商引资。

上述产业园人士说:“新的政策背景下,我们也正在积极调整招商引资战略。我们为企业提供集中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等来降低企业成本。”

李春表示:“政策方向已经明确,以后我们考察项目投资地将会更重视人文、人口、消费能力等因素。对企业来说只要项目的收益可观,税收优惠就不是决定是否投资的要素了。”

欧阳谷林表示,企业投资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优惠政策只是一个助推器。一个依靠优惠政策短期做大的企业也不能长远发展。卓越联行在选择投资时,有优惠政策固然好,没有也不影响投资,我们更看重的是长期的考量,主要看市场是否有刚性需求和项目是否具有综合资源配置的优势,如交通、基础设施、周边配套等。

欧阳谷林举例说:“像我们在投资石家庄的奥特莱斯项目时,首先是判断当地市场的需求,石家庄是人口大市,消费人群超过1000万,并且石家庄是山西、郑州进入京津冀核心腹地的必经之地;其次石家庄在商业发展方面也是比较迅速的,但是在奥特莱斯业态上还是一个空白。所以这样的投资机会我们肯定会抓住,不管当地政府有没有优惠政策。”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