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出台或拖至年底员工持股最受争议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玲玲
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出台或拖至年底员工持股最受争议
沸沸扬扬热炒两年半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终于撩开面纱。
国务院日前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多项内容涉及国资央企,包括制定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方案,加快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完善产权保护制度防止国资流失等。值得注意的是,早前提及的“1+15”体系在《意见》中首次亮相。方案何以姗姗来迟?职工持股为何榜上无名?方案能否在年底出台……多个待解问题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菜单已经上桌
开饭还会远吗
国企改革提出顶层设计最早是由时任国资委主任的王勇,在2012年12月份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提出的。2013年上半年拿出了一份初稿,至2015年3月已修改十余次。期间,相关工作一直在进行推进。
北师大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院长徐文中笑言,被这个消息吊足胃口的媒体一直在追踪这个消息,何时出台常常成了“老记”们探寻的第一句话。好饭不怕晚,现在菜单终于摆上“桌”了,开饭的时间不会太晚了。
“此次发布的《意见》可能是顶层设计中第一批方案,也是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文件。其中,分类改革是基础性文件,国资体制、混合所有制以及投资运营公司是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产权保护与监管等文件是保障性的内容。”徐文中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件是一个具有系统性与相关性的体系,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产权制度表明体制机制建设的落脚点是在‘制度’上,此次《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国企改革进入到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
方案何以姗姗来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姜朋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改革是触动资源和利益的一场变革。各个部门的局部利益显然是制订方案的参考要素。平衡利益,统筹兼顾是方案出台前必须做好的,何况这些方案内容相互交叉、互为因果,其系统性、全面性、联动性显而易见,加之目前是保增长、反腐败以及深化改革三个焦点的聚集期,因此《意见》出台的“迟”恰恰凸显了其背后慎重的一面。
“谣言”变成现实
重组再次扑朔迷离
《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提到的关于职工持股的文件没有出现在《意见》中。
中铝青海分公司海源铝业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不安,“职工持股反反复复多年了,事实上,现在国企三四级公司很多已经开始推行员工持股。职工对这个问题期待很高。去年相关文件中也重点涉及了相关内容,而此次《意见》中并没有对此提及,有点不安。”
员工持股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几起几伏。姜朋表示,“作为一种改革的工具,是否用、何时用、怎么用、谁来用、用于谁,都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指引、甚至是建章立制,设定具体的制度安排才好。而政策不明朗,无疑会增加那些已经开始了的职工持股实践的不确定性。”
除了员工持股,另一个引起社会各界讨论的“重磅炸弹”便是央企重组。(下转G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