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企业面对改革艰难而等待观望,当急功近利的短视遮蔽了创新发展的眼光,当贪腐之风侵蚀着国家与企业的健康肌体,一位沂蒙山区的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在他58岁的生命历程中,一次次竖起猎猎作响的改革大旗,攻坚克难,直至最后倒在办公桌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理想,他的勇气,他的意志,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他以自己壮怀激烈的生命,实践着企业的现代梦,回答着“究竟怎样搞好企业改革?办好企业为了谁?企业家活着为了什么?”的深层问题。
他,就是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志全。
企业家赵志全:生命的雕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徐天昊李宁李锦
企业家赵志全:生命的雕刻
2014年11月14日,沂蒙山区刚刚步入岁暮天寒的时节。在费县城郊的鲁南制药集团新时代药业,虽然已是深夜11点,但赵志全仍然埋头案前。当他用颤抖的双手批阅完最后一份关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文件,想要起身休息时,却在猝然而至的呼吸骤停中晕厥在办公桌前。这一次,这位年仅58岁的中国制药行业巨擘再也没能站起来。
那一刻,旷野一片寂静。阒然无声的黑暗中,只有那间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
临沂市纳税最多的企业家赵志全的溘然长逝,在当地人的心田引发了强烈震动,消息顺着温凉河、祊河、沂河迅速传遍沂蒙大地。11月18日,赵志全的告别仪式上,车流、人流从玉带山、蒙山汇聚到临沂市西郊20公里的殡仪馆。
衰草寒烟里,白花胜雪,挽幛如云。
“今天可以公开地告诉大家:爸爸罹患胸腺癌已经有12年了。”在赵志全女儿赵龙的悼词中,鲁南人第一次听到了这出人意料的真相。12年来,员工们竟然丝毫没有从这位满头白发、总是面带微笑的企业老总身上捕捉到一丝病痛折磨的痕迹。
“鲁南制药历史上快速发展的12年,也是赵志全饱受病痛折磨的12年”;
“鲁南制药从承包经营以来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赵志全刚当厂长没几年就已经满头白发了,这是改革的代价啊”;
“赵志全最后倒在办公桌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工作”;
……
人群的声声感叹中,蕴含着无尽的伤感与惋惜。
整理遗物时,人们在赵志全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他临终前留下的几份文件:一份公司人事任命书,一份提高职工待遇的计划书,一份科研项目的审批书,一封留给妻女的遗书,一张写着《忘忧草》等五首歌名的便条。27年改革,换来白发胜雪。“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鲁南精神历久弥新
在遗留下的人事任命书中,赵志全指定了新的领导班子,里面没有出现妻子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女儿的名字———这引起人们强烈的震惊。
而在此前,他嘱咐负责公司后勤工作的夫人内退,其他亲属一律不参与公司的管理事务。许多人对此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面对一手打下的江山,民营企业家选择把企业经营权交给亲属是天经地义之事!然而,赵志全不仅甄选了新的法人代表,还坚决杜绝企业中的裙带关系。为了把企业完全彻底地推向市场,他襟怀坦白,勇毅笃行,竟至于斯。
更令人惊诧不已的是,赵志全在生前没有向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贵民透露半点消息。从放在桌前的遗嘱里,张贵民才知道:自己已经肩负起带领这个沂蒙山区最大纳税企业继续前行的使命!而支持他的,是赵志全用毕生心血探索出来的一整套体制、机制和制度。张贵民自从1993年大学毕业投身鲁南事业起,是从车间一步一个台阶,务实地干起来的。他热爱鲁南,忠于鲁南,德才兼备,久经考验,是鲁南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也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他与赵志全非亲非故,受此重托,更感受到赵总的崇高品德和坦荡襟怀,以及对企业及员工的无限爱戴。
至此,人们终于理解了赵志全———他就是一位彻彻底底的改革者。在弥留之际,他以经营权移交的方式,写下了现代企业改革的绝笔,也点燃了最后一束改革的火焰,显示出一个企业家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赵志全的奇特之处,人们以诸葛亮兵退五丈原作比,称赵志全为“神人”,更有人以赵志全独特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而称其为“道德圣人”。
赵志全出生在沂蒙山区费县西葛峪村的贫苦农家,是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1982年,赵志全从山东化工学院毕业后便进了当时的郯南制药厂。他一米八的个头,走路大步流星,上楼梯总是一步三阶,永远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洞察人心的眼神和一脸融化人心的笑容,既有不怒而威的凛然,也有平易近人的和蔼。
十年青丝变秋霜,每一丝白发,都是改革之火的淬炼。
1987年10月25日,在承包制风靡全国的背景中,郯南制药厂成为临沂地区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的试点对象。年仅31岁的赵志全一举中标担任厂长。当时这家制药厂账面上只有19万元净资产和2万元贷款,仓库原料仅能维持3天,人心涣散,濒临倒闭。甫一上任,赵志全就大力推行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走上“以改革为动力”的发展道路。
一起竞标厂长的4人中,赵志全的目标提得最高。别人都是扭亏,唯有他提出“当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0万”的目标,并立下“到1991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利润120万元”的军令状。直到签订承包合同时,有领导还提醒他,订得太高了,可以减一减。周围有人议论,年轻人好做梦,摔几跤就明白了。但是,赵志全义无反顾地在合同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改革的阻力难以想象。1988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给这位刚刚上任一个月的年轻厂长泰山压顶般的考验。当时,一支由国家监察部、卫生部、医药局等四个部门联合组成的调查组空降到当时的郯南制药厂,调查组人数最多时多达一百余人。那时,整个郯南制药厂也就只有一百多位职工。原来,个别既得利益者在改革中受到损害后不断写匿名信,向上级诬告郯南制药厂制造假药,引起上级的高度重视。调查结果最终证明,赵志全是清白的。而这期间,赵志全顶住了巨大压力,一边接受调查,一边与科研机构联合搞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并很快地开发出新产品投放市场。
1994年前后,现代企业制度刚刚提出。乘着股份制改革的东风,赵志全将企业改组为山东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当年11月进一步推行分配制度改革,按劳分配,摒弃大锅饭、平均主义。他的做法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当时,一位失去位置的干部,在胡搅蛮缠无效后,竟朝赵志全家的阳台开了一枪,以示恐吓与要挟。暴风骤雨的诬告与尖锐凛冽的枪声没有阻止赵志全的改革步伐,反倒激发出他一往无前的勇气,“不管改革的路有多难走,我就认一个理:为了企业的发展、职工的利益,不改革不行。改革也许会失败,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条。”赵志全如是说。
如今被鲁南人反复提起的“96决战”,是鲁南制药改革发展史上走向市场的关键一役。1995年,受宏观调控影响,银行收缩银根;同时,由于货款回收不到位,工人半年发不出工资,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危急关头,赵志全提出“以市场为中心”的业务首位意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在全厂员工面前立下“军令状”,自己每月仅拿200元生活费,完不成任务就自动辞职。为了拓展市场,他马不停蹄地辗转全国,每到一处,便与专家、医生交流,了解市场;之后再夜以继日地与业务员分析研究市场,想办法解决问题。开会经常到凌晨三四点钟,会后,他便急匆匆赶往下一个地点。最紧张的时候,他九天时间跑遍了东北三省十八个城市。没有时间休息,一米八的他便蜷缩在车后排座椅上凑合一下。
由于不分白昼地奔波,极度劳累的赵志全在下楼梯时不慎摔倒,造成腿部严重骨折。他仅仅去医院打了石膏和绷带,便强撑着回到会议室,继续与业务员交流。1996年12月,决战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赵志全硬是坐着轮椅,让工作人员背着上了飞机,到市场前线召开决战的总攻会议。石膏不能弯曲,他只好将腿搭在椅子上坚持开会。为了不让业务员们看到自己的艰难处境而丧失信心,他总是在业务员到会场之前先坐好,等到业务员散场后才离开。业务员们纷纷感叹:“有这样的老板,我们怎么能不拼着命地去干?!”
一次,妻子龙广霞生病在北京住院期间,赵志全也只是利用出差路过北京的机会去看望妻子。到了医院后,在业务员面前分析市场形势滔滔不绝的他,面对着病床上的妻子龙广霞仅仅说了四个字:“我太忙了!”妻子原本一肚子的委屈要向他倾诉,但此时看到他面容憔悴、头发蓬乱的模样,立即办理了出院手续。面对医生劝阻,这位爱夫深切又深明大义的女人说:“厂子太难了,我得在他身边。”
27年间,从承包制的探索、三项制度改革、股份制的确立到弥留之际的公司运行体制的确立,一头青丝变白发,赵志全攻坚克难的改革豪情却丝毫未减。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如今已发展为净资产60亿元的大型综合性制药集团,2014年上缴税金8.2亿元。
改革的文化在鲁南制药显得气势磅礴。每年10月25日,鲁南制药都要组织广大职工参加盛大活动,以纪念1987年的承包经营。那一天,赵志全会亲自上阵,扭起大秧歌,带着员工们载歌载舞。这是厂庆,也是改革者的节日。赵志全说,搞企业改革就是解决困难的,只要有胆量、有信心,什么困难也挡不住我们。“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鲁南精神”,随着企业的每一次改革而历久弥新。科研人员的薪酬比老总还高。他说,企业竞争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科技创新要靠改革激活
赵志全生前审批的最后一个项目,是一个投资高达2亿元的生物制药科研项目。
2001年以来,鲁南制药平均每年科研经费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7%以上,最高年份高达18%。如今走进新时代药业,正对着公司大门的是高高耸立的科研中心;在它旁边,那座矮小的办公楼显得分外单薄。
面对7%的科技投入,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么多资金投在科研上?赵志全的回答很简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只有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才会有不竭活力。
鲁南制药集团的产品研发,经历从中药、西药到生物制药的综合发展。早在1989年,赵志全便与山东中医学院合作,开发出了国内首创并获得国际“金陵杯”金奖的新药“银黄口服液”,产品一炮打响,投产后年产值达3000万元。当时投放电视广告还是极为少见的事情,正值电视剧《渴望》热播,赵志全极具前瞻性地在上海电视台播放这部电视剧时投放了“银黄口服液”的广告,取得了轰动性效应。
1991年,氯唑沙宗项目的奠基揭开了鲁南制药中西药兼产的序幕。2002年,鲁南制药又扩建新时代药业子公司,步入生物制药的新阶段,从此鲁南制药集团成为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医药产业基地。
赵志全常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他一门心思投入到企业的科技创新,无暇他顾,错过了许多次赚钱的“良机”。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拥有充足现金流的鲁南制药却迟迟没有进入。当时,鲁南制药在市内的老厂区有一块20多亩的空地,有人向赵志全建议: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短,一两年就收回成本了,搞个科研项目至少十年才见效,我们为啥不去搞房地产呢?听了此话,赵志全立刻转头瞪了那人一眼,口吻严厉地说:“做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制药我们都还没有做好,搞什么房地产?!”其实,他是个市场嗅觉极其灵敏、求新求变的人,但在这件事上,他坚守主业,清心寡欲,耐得住寂寞。
环保是赵志全另一块始终坚守的阵地。2002年,在新时代药业建设初期,赵志全就力排众议,在环保方面立足高标准,投资3600万元建造污水处理中心,日处理污水3000吨,使污水达到淮河流域一级排放标准。2007年,他决定再投9600万元建占地达100亩的大型污水处理站。2010年,他又投资1.8亿元,建成了万吨污水处理站,并通过“淮河流域污水治理项目”的环保验收。(下转第十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