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中国园区
 

2015年5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强化发展引擎打造现代港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高建生吕晓艺陈芳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强化发展引擎打造现代港城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化工新材料专区卢胜富/摄福州港江阴港区集装箱码头

2015年2月11日,总高度118.45米,直径11米,起吊重量达3800吨的亚洲第一成型高塔———丙烯丙烷精馏塔运抵江阴港区。为确保这个“庞然大物”顺利运抵安装现场,江阴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连续召开三场协调会,协调海关、电力等部门,实地勘察,制定方案。最终,海关监管区围墙和4条10千伏架空线路被临时拆除,道路瞬间畅通无阻,“第一高塔”顺利就位,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提供有力保障。

这仅仅是江阴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效服务园区企业的一幕。持续开发,构筑跨越发展新高地

站在江阴港区口岸服务中心大楼顶层远眺,“全国少有、福建最佳”的江阴港区和江阴工业园区尽收眼底。江阴港区巨轮游弋,拖车穿梭;江阴工业园区厂房林立,路网发达、配套完善,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江阴工业集中区一位全程见证和经历江阴半岛开发建设的工作人员介绍说,14年前,眼前繁忙的港区和这座大楼以及西部产业区是两个倒闭盐场的盐滩地和1个500吨盐运码头,一片荒凉。2001年6月,江阴工业区由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3年,国家清理各级各类开发区时,更名为江阴工业集中区。2007年以来,江阴开发建设坚持“建设大港口、实施大配套、构筑大平台、引进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一任接着一任干。2011年以来,组织实施80个“五大战役”重点项目,带动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71亿元;投入29.3亿元,实施利用浅海滩涂填海造地工程,增加开发建设用地2.2万亩;累计完成投资45.87亿元,完善园区水、电、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江阴工业集中区已经从一个交通闭塞、没有工业的半岛渔村华丽转身,蜕变成为福州新区南翼福清组团开放开发的重要板块。

2014年,在社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影响下,江阴工业集中区逆势而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双百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6.3亿元,同比增长32%;江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100.07万标箱,同比增长23.61%;完成固投57.6亿元,占福清市工业固投的20%左右。

“经济总量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认为主要得益于江阴工业集中区的四大优势。”游通铃曾在福州市政府从事工业与交通联系工作,对经济状况的分析一针见血。

一是开放度高。区内汇集了福州保税港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唯一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和中国(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政策叠加较多的开放大平台。

二是辐射面广。江阴港区已开通美、欧、非等21条国际航线和10条内贸内支航线,以及连接港区的疏港公路、福厦高速、渔平高速和江阴港铁路支线,构成了发达的集疏运系统,是服务福建周边地区和中西部内陆省份新的对外开放重要出海通道,是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的重要枢纽港。

三是联动性好。江阴工业集中区与台湾一水之隔,毗邻平潭和莆田,向东可对接平潭综合试验区,联手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向南可跨过兴化湾,与莆田共建沿海经济带,是推进福莆宁岚同城化的重要板块,也是榕台合作的新平台、直接往来的便捷通道。

四是承载力强。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158.2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用地120.2平方公里,对接“三维”、引进大项目的空间大,是福州新区“再掀工业发展新浪潮、开创工业跨越大时代”和建设福清海港新城的重要承载平台。

对坐拥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和港口与区位优势的江阴工业集中区而言,面对福州新区建设、福建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如何适应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实现在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对于这一尚属年轻的福建省级开发区来说,将是未来发展的重心之一。打造引擎,驱动园区发展大提速

在游通铃主任看来,面对新常态下激烈的竞争压力,作为福州新区和福清海港新城建设的重要板块,江阴工业集中区必须着力打造强化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和小城市建设三大引擎,驱动园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引擎之一:全面加快港口建设。

福州港江阴港区作为福建省北部的重要港区,已建成5个5万吨级可兼靠10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1个10万吨级煤码头。2013年以来,江阴工业集中区根据全省统一规划布局的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配套建设的需要,着力加快西部化工码头区建设。2014年,福州港第1个5万吨级化工码头已建成投入试运营,并且成功对接央企,由上海海运仓储有限公司控股经营,为今后在江阴港区发展大型化工原材料仓储物流中心和大宗化工原材料交易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2015年,江阴港区第2个5万吨级化工液体码头和400万吨/年丙烯丙烷低温罐区(一期)项目,将建成投入试运营。2016年还将有1个5万吨级化工液体码头建成投产。

如今,江阴港区口岸服务中心实现查验单位一栋楼、一站式办公;供水能力日23万吨,2年后可提升至日45万吨;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正在规划建设第2座220千伏变电站(第2电源);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正在启动日处理污水8万吨项目规划建设;疏港高速公路直达港区,区内高等级路网里程达83.5公里;2010年9月将对区内中小企业实施集中供热。可以说,江阴工业集中区已经构筑了坚实的发展平台。

引擎之二:全面加快发展临港产业。

据了解,江阴工业集中区产业区规划面积36.43平方公里,西部产业区是福建省规划布局的三大化工专业园区之一,目前已落地动建5个计划总投资550亿元的龙头重点项目,已有东南电化、耀隆化工和天辰耀隆3个项目建成投产,其中,天辰耀隆20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单条产能最大的生产线。

江阴工业集中区分管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工作的詹金瑞副主任告诉记者,江阴工业集中区今年将重点督促服务年内计划投资28.3亿元的9个在建产业项目,促其早日建成投产;协调服务年内计划投资2.7亿元的12个拟建项目,促其早日动工建设;跟踪服务总投资186.27亿元的10个在谈项目,争取早日签约落地,形成梯度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走访区内企业中,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东南电化项目所在地三年前还是一片沙地,如今,一座座高大建筑和装置拔地而起。这既让我们在江阴实现了技术升级、规模做大和产品做强,也为中心城区发展高端服务业、改善宜居环境腾出了空间。”

福建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灏表示,该公司仅用2年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45亿元的项目投资建设,于去年8月4日,一次投料成功生产出优质的己内酰胺产品。

步入由中国软包装集团投资建设的中景石化科技园,丙烯丙烷精馏塔和一座座高大的生产装置雄伟屹立,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明辉说,今年,该公司将有2套35万吨/年聚丙烯生产装置和配套的化工液体码头建成投产。

引擎之三:全面加快江阴港城建设。

2014年6月,《福州市江阴港城总体规划》获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14年9月,江阴镇被定为福建省级“小城市”建设试点;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范围内有6.31平方公里被规划定为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了十四年开发建设打下的基础,江阴工业集中区到了转型发展的新时期”。

“我们要对接和服务自贸区建设,发展以临港石化、现代物流、海洋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具备山海港城业独特空间特色的、配套完善的现代港口城市。”游通铃表示。

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福州和福清两级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加快江阴开发建设,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江阴港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从2014年起3年内,江阴工业集中区内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全额返还;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增贷款利息,由两级市政府各承担50%予以贴息;积极争取中央代发行的地方债券,用于园区建设;追加福州市江阴工业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4亿元;大力支持江阴工业集中区积极探索PPP投资建设模式,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福清市委、市政府成立福清市加快推进江阴工业集中区工作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由江阴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游通铃主任任常务副总指挥,授权工作指挥部对推进江阴工业集中区工作和江阴省级“小城市”试点建设实行扁平化管理,目的在于更高效地推进工作。福清市还将第1批60项市级项目立项等经济管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江阴工业集中区。

这一切都预示着江阴工业集中区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全面发力和提速增效。

江阴工业集中区分管规划建设工作的副主任颜美春表示,为加快推进江阴港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今年将重点完成年内计划投资5.01亿元的8个在建项目和年内计划投资12.985亿元的19个小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项目。

4月26日,李克强总理到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考察时指出,改革会带来最大红利,开放会释放巨大活力。

游通铃信心满满地表示,“江阴工业集中区现在有了更新、更高的规划发展蓝图,正在从原来的单纯工业型向港口与产业及城市良性互动、统筹协调的现代港口城市型发展。风正潮平当扬帆,担当尽责须奋进。我们将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推动江阴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