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企业选址新机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帅
京津冀协同发展企业选址新机遇
京津冀一体化,对企业选址将带来哪些影响?面对天津与河北各项优惠政策、措施,企业如何判断哪个园区与自身发展相匹配?5月8日,搜狐焦点产业新区红娘班第一期活动在北京世鳌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本次活动聚焦京津冀选址,产业新区携手各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分别从政策、法律、金融等多个视角进行解读。冯奎:京津冀走向协同发展新阶段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指出,自去年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概念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京津冀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他分别从协同发展的路径和突破点两方面来讲述了如何去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从发展路径上看,一个就是空间结构的调整,即依托北京和天津两个核心大城市,重点发展一批有潜力的中心城市,将城镇化的政策重心下移,同时关注连片贫困地区的发展,建立一些有特色的农村社区。另一个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上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在京津冀整个大的区域范围之内进行产业布局。
此外,冯奎还分别从北京、天津、河北三个角度来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区域定位。对于北京来说,它面临“瘦身”的问题和”竞争”的问题。对于天津来讲,确实面临很多重要的发展机遇。一句话概括为:猎猎风中,聚势到天津。从去年国家自主创新实验区的称号到今年天津的自贸区的挂牌。许许多多的政策优势叠加在天津之上,使得天津厚积薄发的时代就要到来了。就河北而言,他认为在这一轮的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是要抓住绿色化。从河北产业发展来看,非常强调定位,即在开放的环境下强化地方化的特色;从发展路径上来看,河北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情况下将成片的贫困区域脱贫。毛劲松:天津筑巢引凤等你来
天津市人民政府投资促进办公室副主任毛劲松作为天津政府的代表,分别从天津市政府和区政府两个角度来阐述了天津的区位优势以及近期的招商引资政策。
毛劲松说,2014年,天津的工业总产值再次超过上海,恢复了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地位。同时,他还重点提到了刚刚挂牌的自贸区的五大特色制度:第一是保税货物的自行运输制度;第二,多样化的涉税担保制度;第三,融资租赁制度;第四,保税展示交易制度;第五,重点面向有海关监管的维修企业的境内外维修制度。除此之外像进口车、人民币海外离岸账户和自由兑换等等这些制度与上海、广东都是一致的。
最后,毛劲松还以津南区为例,从基层政府的角度,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带大家了解天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城市化程度高、速度快。津南区是天津环城区里面最小的一个区,但是城市化程度是最高的一个区。第二,这个区横跨在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有一部分区域坐落在中心城区,又有一部分坐落在滨海新区,所以可以两头吃,既有中心城区的便利,又有滨海新区的政策支持。第三是教育。津南区今年9月份开始将是天津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一个区域,天津仅有的两所大学在9月1日都将搬到津南区。还有9所职业教育学校,包括中国最著名的一所中德技术培训学院都坐落在这个区内。由于教育链条在津南区最完善,这样无论自主创业,还是知识型经济,以及现在稀缺的蓝领高等技工,在区内都能够解决。梁秋娜:企业选址法律问题不容忽视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全国产业投资与金融资本中心负责人、资深合伙人梁秋娜女士从产业园区的重新定位、产业园区进入2004年以来的六大重要政策,以及企业选址的法律问题等几个方面为企业进行了解答。
作为企业来看园区,在园区如此繁多的情况下,如何去选择?梁秋娜指出,随着今年生效的《预算法》和几大新政策的出台,将来园区开发的经营模式以及盈利模式就要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即将由政府为主导转为以企业为主导,或者是综合运营模式。这个盈利模式的主要收入来源不会局限在原先单纯的厂房租售,更多的要去探索增值服务收入和对入园企业的投资,比如说以租金、还有现有的房产折价入股,以及资金加上部分服务费折价入股等其他方式对入园企业进行投资合作,获取后续的投资回报。
梁秋娜还提醒,企业落户园区必须注意几个法律问题:一个是与园区运营商的法律关系问题,租厂房还是买厂房,是投资合作、合作伙伴关系,还是股东关系。二是和政府的关系问题,现在涉及高科技企业,有一些政府门槛,可能有一些政府的特许经营,入园之后和政府之间可能会有纠纷。三是园区企业政策的合法性和持续性。四是企业拿什么投资,现在根据《公司法》,对注册资本没有提出强制性要求,企业可以用来投资的资产范围是很多的,包括技术、知识产权等等,甚至有一部分债权转股都可以。还有公司控制权的问题,合作一开始都是和气的,但是后期发生问题的时候反过来看都是当时在很和气的时候没有把这些细节问题约定好,到之后引出大的纠纷。(来源:搜狐焦点产业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