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招商优惠终止”设置
缓冲区的积极信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给“招商优惠终止”设置缓冲区的积极信号
中国政府网11日对外公布《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下称25号文),对2014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下称62号文)吹了暂停哨。给地方终止原有招商优惠政策设立了缓冲区,明确了各地与企业已签订合同中的优惠政策继续有效。62号文从下发到暂停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此次国务院收回成命,透露了中国经济将从“权力经济”转向“契约经济”等三大改革信号。
一是从“权力经济”转向“契约经济”。一个成熟的市场一定是注重“契约精神”的。契约是规范社会各方行为的重要力量,也是维护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规则。脱胎于计划经济的中国经济,在很长时间里表现出明显有“权力经济”的特征。因政策变动甚至是地方政府领导人更迭而导致的毁约现象相当普遍。政策变动甚至被列入合同履约中的“不可抗力”,企业因政策变动所遭受的损失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领导意志成了经济发展中最不可预见的因素。
25号文中明确规定,各地与企业已签订合同中的优惠政策,继续有效;对已兑现的部分,不溯及既往。这样一种尊重契约的做法,不但给正在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吃了“定心丸”,更是维护了地方政府的信用。“契约意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法治精神”,政府履约践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权力不再对信用和契约构成威胁和破坏的时候,企业和民众才会对政府产生极大的信任,政府的政策、号令才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二是从“一刀切”转向“一碗水端平”。许多“一刀切”的政策和指令从表面看起来是公平的,但实际上却是极不公平的。经济上的二元结构或多元结构,在中国表现得非常明显。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极不均衡。从2014年全国各省市区人均GDP的数值来看,排在前10位的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6万元人民币;而排在后10位的地区,则人均GDP不足4万元。如果片面以全国“一刀切”的税率消除“税收竞争”,就会产生优势资源高度甚至过度向沿海发达地区集中,导致发达地区更为发达、落后地区更为落后的问题发生。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对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明确表示,“所谓要清理的,是指那些不合法的、不合理的、形成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的一些所谓的优惠政策”。“这个问题要根据原则主要应由地方来把握。我相信地方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政府,自己是有这个鉴别能力和把控能力的”。25号文体现了对地方自主权的尊重,防止了“一刀切”式政策可能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公平。
三是从“政令不出中南海”转向“令行禁止”。62号文从出台到被暂停执行前后不到半年时间。从表面上看,62号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了损害;但从实质效果上看,恰恰是表现出中央政府的高度自信和权威。表现出一种政治果敢和负责精神。防止了地方政府采取“消极怠工”、“不作为”等方式对待国家政策、指令的风险。“政令不出中南海”是困扰上届政府的最大难题之一,许多国家政策在基层得不到贯彻执行。这一方面与地方政府的工作作风、态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上级所出台的一些文件可能特定地区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25号文用“收回成命”的方式表明了中央求真务实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亦即中央政府对自己出台的政策负责,并会根据贯彻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调整。但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政策的时候,坚决不能出现“打折扣”甚至是“不了了之”的问题。相比“收回成命”的自信,“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无奈才是对中央政府权威的最大损害,才是最大的问题和风险。
从未来执政的思路上看,既高度维护全国政策的统一性,又充分重视地区水平的差异性,应当成为一个原则和方向。(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