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5年5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进,既是经济活动,也是一场有信息参与的文化活动。因此,富有先天敏感性的新闻媒体,应当做好“一带一路”战略的“首席信息官”,要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报道,让中国民众了解“一带一路”国家的风土人情、价值取向和生存状态。

推进“一带一路”“首席信息官”不能缺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推进“一带一路”“首席信息官”不能缺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把“一带一路”看做是一场浩大的经济战役,亚投行的“筹粮备草”行动无疑是应当点赞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决定战略成败的软武器———信息情报似乎尚未受到足够重视,“首席信息官”依然处于缺位状态。

无论是国内的报纸、电视还是网站,除了对于国家高层的相关消息时有报道,对“一带一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现状的内容几乎看不到。中国公众,包括那些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家,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现状的了解,基本上都停留在教科书式的概念化状态,至于那些国家的经济人文,还有巨大的空白待补充。

从现实来看,国内媒体对于“一带一路”报道,基本还保留着“国内报道”的状态,要么是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解读;要么是地方及企业对于“一带一路”的反应;要么是对相关国家进行“数萝卜下窖”式的描述。这种“国内报道”看似热闹,但对企业境外的投资,缺乏了实质性的帮助。

受资讯制约,中国企业是吃过大亏的。从最初TCL并购法国家电巨头汤姆逊产生巨额亏损,到后来众多企业到海外投资矿山、油田项目失败,很大程度上都因为地域文化、观念、法律、政策、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造成的。中国企业不能总是在这方面交学费。

对于信息情报,富有先天敏感性的新闻媒体,应当做好“一带一路”战略的“首席信息官”。要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报道,让中国民众了解“一带一路”国家的风土人情,习俗偏好,价值取向,生存状态。便于准备去“一带一路”投资发展和工作生活的人群,对“一带一路”国家有更细节的体会和把握。而不能满足仅仅是那些“摆拍式”的报道。

相比于对投资目的国政策、法律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人文信息的了解。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投资,或者是什么样生意,最终打交道的还是人,决定性的因素也是人。那些准备去“一带一路”国家发展的企业家,只有知道了自己要面对什么样的人,对方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仰,内心对中国和中国企业持什么样的态度和看法,才能够对项目的前景有更准确的判断。

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信息报道,可分为翻译、引进、自采三个层次。

首先是从直接服务于企业投资的目的出发,翻译转载“一带一路”国家的主流媒体对于政治、经济以及公司新闻的报道。这其中可以包括对相关国家重点商法的翻译,重点选择其与中国国内法规有明显差异的部分进行编载。让投资者有针对性地了解与投资相关的重点资讯。

第二是从多方位了解相关国家经济文化的角度出发,引进“一带一路”国家优质的电视节目、影视作品和文化演出。这其中包括对非官方媒体观点、内容的翻译和刊载。让投资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国家的整体状况。

第三是从密切民间交流与合作角度出发,以中国媒体和中国人的视角对深入相关国家进行采访报道。这其中包括可以让有该国语言能力的人群直接访问相关国家的网站等。让民众以主动选择的方式了解相关国家的信息。

全球化首先是信息的全球化,对外开放必然包括资讯的对外开放。这是新闻媒体发挥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地方。在关乎中国崛起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新闻媒体非但不能缺位,更要主动作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