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金融投资
 

2015年5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一体化撬动巨额投资基建企业及科技园区将持续受益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致鸿

京津冀一体化撬动巨额投资基建企业及科技园区将持续受益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一体化概念股表现活跃。5月4日早盘大涨5%,23股涨停,不过高开之后却出现集体熄火:河北钢铁

(000709)、金隅股份(601992)等多只个股均在冲高后下挫。而5月6日收盘后,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板块呈现4股上涨36股下跌的状况。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板块是否存在透支的情况?投资者应注意哪些机遇和风险?日前,《中国企业报》记者与民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大同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张诚、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等业内人士进行了探讨。

《中国企业报》: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是否存在透支的情况?

李少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于去年3月提出,至今涨幅已至160%。从年初至今涨幅来看,三大战略指数中京津冀一体化概念股涨幅最好。近日,京津冀一体化顶层设计出台,后续相关发展措施有待落实,因此从短期看,相对该战略实际展开进度,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存在着透支的情况,但是从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却并未发生透支,据财政部测算,未来6年京津冀一体化需投入42万亿元,随着相关建设项目的上马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板块将由目前的概念预期推动转向基本面向好推动,未来仍存在很大上升空间。

《中国企业报》:目前,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板块的估值是否偏高?

李少君: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板块目前市盈率在50倍,而全部A股整体市盈率在20倍,“一带一路”板块市盈率在35倍水平,长江经济带33倍水平,相对而言,京津冀一体化概念估值水平较高,但考虑到各指数行业板块权重的差别,我们认为短期相对估值来看,京津冀一体化概念高估程度并不严重。

张诚:前期大部分公司随着板块概念炒作水涨船高,包括一批地产企业为主的板块公司平均估值超过40倍,其中不少企业一季度均出现亏损,从目前的企业预披露来看,上半年大部分公司的业绩难有根本性改变,整体上估值明显偏高。

李大霄:不仅是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板块的估值已经偏高,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也已经偏高,“地球顶”已经成立。

《中国企业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投资者提供了哪些领域的掘金机会?

李少君:《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当前投资者应重点集中在率先启动的交运、环保、产业对接三方面,其中区域相关建筑建材、交运、地产有望率先受益。具体来看,轨道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重点,风口下利好交通运输及建筑建材板块,由此也将带动建材行业内水泥、钢材等需求,利好建材板块。规划纲要的核心是要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这将有望带动北京周边临近区域房地产发展。

张诚:未来看,一部分区域地产及基建类企业有望受益。京津冀一体化的实施对交通、通讯、科技企业园区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建材企业、通讯信息企业、科技园区、房地产等公司将持续受益。

《中国企业报》:投资者应如何把握其中的机遇与风险?

李少君:投资者应把握好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推进实施的节奏,把握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热点。风险方面,短期来看来自于市场振幅扩大带来的系统性冲击方面;长期来看则主要来自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推进进度的不及预期。

张诚:当前随着《纲要》的通过,京津冀的概念炒作也将落下帷幕,后期重点关注相关重点工程项目的落实情况,随着规划的落实和一系列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落地,相关的公司将逐步体现其业绩价值。后期投资者应关注相关企业的订单落实情况,注意回避概念性炒作。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