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调查
 

2015年5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壮大非煤产业补漏煤炭航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汪晓东

壮大非煤产业补漏煤炭航母

山西煤炭业犹如一艘航行在惊涛骇浪中的老旧航母,锈迹斑斑、动力不足。

4月,当宣大高速公路尽头出现一片废弃的房屋时,一位同行者指着蒿草丛生的引道说:“这曾是山西最大的出省煤检站。”

空旷的公路上,一辆“二拉三”货车晃晃悠悠从远处驶入停车带,司机麻利地从高大的驾驶室跳下,叼着烟、嘬口茶。

前几年,这里从早到晚挤满了车辆,加水、敲轮胎,司机浑身乌黑、满脸倦容。

遍布“七纵八横”公路上的煤检站见证着各个时期的山西煤炭帝国,西起阳泉、东到吕梁山、南自晋城、北达大同,全盛时期1487个煤检站养活了48280名职工。

不得不说山西煤炭居功至伟,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山西各地煤炭产业分量重,占据当地经济总量的近半壁江山,占到财政收入的50%以上。

2014年,山西煤炭订货会期间,曾经懦弱的发电企业趾高气扬进入会场,七大煤炭集团宣告,煤电顶牛的局面从此一去不返。这一年,山西出台“煤炭17条”自救,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再次要求煤电联营抱团取暖。

危机持续加剧,山西煤炭企业陷入以量补价泥淖,秦皇岛存煤突破800万吨警戒线,煤企进入金融机构信贷黑名单。阴冷的吕梁山下,投入巨资承包煤矿的福建商人寝食难安。

同煤集团开始减薪,晋华宫矿宣传部工作人员的稿费缩减,大同精煤公司拖欠养老金,上访、告状此起彼伏。这一切预示着,煤炭帝国的地位岌岌可危。

穿过满目疮痍的矿区,人烟稀少,大风扬起的煤灰四处飘散,一位穿着长筒雨鞋的矿工深一脚浅一脚走来,“煤快挖完了,我们今后咋办?”记者无言以对。

资料显示,2008年、2009年国务院连续公布了2批共44个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区),中国第一批50个重点产煤地之一,山西孝义位列其中。

山西某矿宣传部干事透露,除同煤集团掌握少许侏罗纪煤炭资源外,其他地方煤矿优质资源已然采尽。

住在天津的一位煤老板早在山西煤炭整合时就将煤矿出手,换得1亿多元,外加天津数十处房产、大同一幢办公楼,女儿安排在公安局上班。他整天遛鸟,玩字画。“看形势,听天命。”六个字,他边说边笑。

北京山西籍商人老王,西装笔挺、谈吐儒雅。在北京西城区白纸坊的一处高档餐厅引来阵阵哄笑:虽然包下百亩土地搞绿色蔬菜种植,但煤老板“土豪”的身份依然被打上深深烙印。

老王哂笑:谁让咱转型早呢?

事实上,山西煤企转型刻不容缓。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15家企业转型非煤产业,GDP结构呈现多种经济模式。“地上文物看陕西,地下看山西。”山西友谊国旅刘晓红说,或许旅游会给山西经济带来新风景。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在广告语中禁用“晋善晋美”等宣传词,但山西旅游局还是将它带到重庆和武汉。山西太需要非煤产业以补漏煤炭航母,因为,它代表的是煤企转型意志。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