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5年5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项金融举措支撑
中国装备发力“一带一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多项金融举措支撑中国装备发力“一带一路”

王利博制图

现在,展现在装备类企业面前的投资机会再次变得像2008年奥运会的蓝天一样,一望无际,令人神往。

最近以来,人们一直对国务院进行的宏观调控和简政放权感兴趣,似乎忽略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一年来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推动装备

“走出去”。其实,从李克强担任“高铁推销员”的那一刻起,这件事就从未停下。

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从今年年初开始,一份关于支持装备“走出去”的政策已经着手制定。

密集的政府表态

对于装备“走出去”,政府一直密集表态。

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促进铁路、电力、通信、建材、工程机械等具有比较优势领域的装备等出口,尤其是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

抛开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声音,把时间倒退一个星期,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发文称: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走出去”工作的要求,坚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加快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非金融类企业在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境外直接投资额25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去年,中国装备制造出口增速远远高于其它消费品出口。仅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额就高达2.1万亿元,占全部产品出口收入的17%,其中铁路机车出口额近4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

这样的数据显然给了高层更大的信心。进而,高层不断喊话支持装备“走出去”。再把时间倒退半个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称,围绕实施“一带一路”的总体战略,推进装备“走出去”,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推进装备“走出去”方面,“首先是减少审批;二是减少收费;三是减少限制,要清理和取消各个方面对企业或者制约企业‘走出去’、制约装备‘走出去’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连维良的表态清晰而明确。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对于装备“走出去”已经做过较为深刻的调研。

“装备方面政策支持的产业为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钢铁、有色、建材等,确实做了不少调研工作。”一位退休的专家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再把时间倒退半个月,4月3日,李克强亲自召开了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李克强说,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举措。

在他看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顶住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将推动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而这恰恰也和即将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的方针不谋而合。

同样在今年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说,“要不失时机加快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

即便是在去年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仍不忘谈到提高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一位官员曾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在某些产业上进行输出,确实是时候了。

相关企业加码“走出去”

中国建材联合会高级工程师陈立新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在装备“走出去”扶持的行业中,建材算是“走出去”比较早的,效果也是最好的行业之一,中材、中国建材、海螺等企业相继走了出去。水泥整体装备技术、玻璃、玻璃纤维都已在国外建厂。

在建筑方面,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最东边的地方,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新馆悄然落成,中国航天在不经意间和巴基斯坦有了新的交集,这个交集就是航天科工七院的建筑设计。该使馆是中国在海外占地面积最大的使馆。

万里之遥的意大利,高铁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名片。中国高铁代表车型,由中国南车研制的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亮相米兰世界博览会。

中国高铁的发展成就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关注。中国南车方面相关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全球有50多个国家与公司就高铁合作进行了接触,其中就与20多个国家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包括美国、巴西、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罗马尼亚等高铁潜在市场。

今年以来,中国与法国、阿根廷、南非等多个国家签署了核电站领域的合作协议,并将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电站,同时向其出口更多的核反应堆。

此外,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化工、机械、有色、轻纺等产业领域也进行深度对接,已签约28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30亿美元。

外界无法想象,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力度有多大,兰格钢铁网提供的数据显示,仅“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工程就有19个,涉及水利水电、天然气、高铁、光伏、港口、隧道、地铁等多个行业。

金融扶持提上日程

比政策更能影响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是资金。

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把装备“走出去”与融资手段紧密结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水平;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的股票、债券等在境内外筹资。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关于扶持装备“走出去”的政策已经在策划中。

此前,相关的风声早已传出,连维良此前表示,首先是拓展融资渠道,为装备“走出去”提供融资支持,这方面包括通过定向发行专项债券的方式,对装备“走出去”的重点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服务;二是拓展合作服务。这包括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更多的网点,为装备“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也包括无论是政策性还是商业性的保险公司,为装备“走出去”提供信用担保和相关保险服务;三是拓展合作机制。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通过政府合作机制为装备“走出去”和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和支持。

这样的政策布局早在去年底就已出现端倪。去年12月,国务院曾提出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其中提到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其次强调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最后还提出要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稳步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服务企业“走出去”。

一家大型风机装备制造商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对于装备“走出去”,还有一些隐性的问题,诸如售后服务、融资租赁等问题,政府要是能扶持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国装备在海外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提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