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调查
 

2015年4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煤独大”者试吃旅游盛宴:山西215家资源型企业幸运转身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晓东

“一煤独大”者试吃旅游盛宴:山西215家资源型企业幸运转身

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过渡,资源型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一份令人惭愧的成绩单,省会城市不能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成绩单。”2015年1月,面对去年GDP增长3%左右的糟糕局面,太原市长耿彦波不无感慨。

但这还不是经济谷底。截至4月23日,全国24省(市、自治区)公布了今年一季度GDP数据,山西省以2.5%的增速在23省份中垫底,同比下跌了3个百分点,这在“一煤独大”的山西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

与低迷了许久的煤炭产业不同,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山西正努力展示其欣欣向荣的一面:2014年,山西旅游市场实现总收入284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旅游业吸金能力日益增强让资源型企业向旅游产业转型,旅游或能替代煤炭成为山西经济复苏的新动力。”山西友谊国旅总经理刘晓红说。

一场饕餮盛宴

2015年4月,当江西婺源油菜花香盛满四野时,山西旅游局正将“人说山西好风光”向西南重庆、湖北武汉推广。

这意味着山西除煤炭之外还有着与南方一较高下的底牌。

山西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山西旅游市场实现总收入2846.5亿元。到2014年底,全省有215家资源型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休闲度假区和娱乐设施等,总投资高达320亿元。

上述数据表明,资源型企业转型无疑刺激了山西旅游的发展,但这一切只是开始。

刘晓红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重庆、湖北推介会是今年山西旅游部门开拓西南地区旅游市场重要的宣传促销。山西旅游部门承诺,在全省4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景区景点,对中外所有游客实行头道门票旺季20%、淡季40%的打折优惠,同时还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给予免头道门票优惠。

“这是一场旅游盛宴。”刘晓红说,“山西和重庆、武汉旅游局签署了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三地旅行社将互送客源。这将给山西的旅游公司带来众多利好,受尽苦难的资源企业在转型之后将尝到甜头。”

晋商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郭志勇说,2014年,山西煤炭销售收入不低于1.2万亿元,而山西旅游市场实现总收入2846.5亿元,按照年增长23个百分点计算,旅游业要想撑起山西经济并不遥远。

发展前景让山西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自信满满,在西南旅游强省面前,他昂着头:“晋渝双方已成为对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多年来,两省市在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方面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加强晋渝两地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互惠互赢。”

215家企业的幸运转身

2014年,煤价持续下跌,陷入困境的不仅是山西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有“煤炭帝国”精神寄托的破灭,七成煤企亏损,这意味着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转型寻求新出路。

尽管煤炭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但2013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6.6亿吨,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五成。山西兴县兴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平由此认为,企业转型升级搞煤炭深加工仍然会大有作为。

然而,光鲜外表下的煤产量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一边是市场需求疲软,经济持续下滑,一边是煤炭企业不断生产以量补价。曾经辉煌的煤炭行业试图保住不败神话,但事实证明,尽管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据半壁江山,但随着国家加速结构调整,其颓势尽显。

“本以为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可以让企业转危为安,但这个想法现在看来实在有些差强人意。”李小平感到心灰意冷。

他感叹,一种具有环保特点的蜂窝煤居然无人问津,月销售区区数万元,对于一个投入了巨大人力、技术成本的企业来说,无疑陷入了困境之中。

但向旅游业转型的煤企还是迎来了勃勃生机。

4月16日,山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215家资源型企业向旅游业转型。

“这真是次幸运的转型。”郭志勇说,“部分资源企业深陷转型泥淖,相对它们而言,煤企转型旅游行业则更为走运。

山西财经大学刘海红教授告诉记者,以大同为例,尽管其旅游品牌和发展路线单一,但发展前景十分看好。2014年,该市旅游产值突破180亿元,旅游占据GDP的6%,虽说旅游目前不算大同支柱性产业,但依据2013年该市旅游发展情况,靠旅游拉动的产值要占据15%。

上述背景下,煤企转型旅游业恰逢其时,同时亦为山西旅游带来大量发展资金。

刘晓红告诉记者,到2014年底,山西有215家资源型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休闲度假区和娱乐设施等,总投资高达320亿元。

衰落的煤炭业

和懵懂的旅游业

2015年4月,当山西壶口瀑布的水流裹挟黄土从上游一路飞溅下来,丝丝水雾随风扩散,刘晓红撩开被打湿的头发,露出精致妆容。她指着黄河边攒动的人群:谁能想到,十年前的山西,裸露的黄土、煤炭带来节节攀升的GDP和旅游业的懵懂年代。

2004年,中国国际旅行总社入选中国500强企业。

2005年,山西旅游总收入达291.99亿元,同比增长41.39%,相当于全省GDP的8%以上。2008年,山西旅游总收入达到739.3亿元,但这并不意味着旅游业已经成为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包产到户”式的要求中,山西曾规划,2005年,旅游总收入太原市要力争达到62亿元;大同、忻州、晋中市要力争达到25亿元;运城市要力争达到24亿元;临汾市要力争达到20亿元;长治市要力争达到18亿元;晋城市要力争达到15亿元;阳泉市要力争达到10亿元;吕梁要力争达到9亿元;朔州市要力争达到5亿元。

但彼时,与还在起步的旅游业不同,积攒了更多人气的山西煤炭,仅2005年,生产总量5亿吨,煤炭行业(不含非煤产业)的销售收入675亿元。2008年山西省煤炭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500亿元,占山西省GDP50%以上。

“尽管山西拼尽全力想要使旅游业成为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与如日中天的山西煤炭相比,这意味着旅游业依然难堪大任。”刘晓红说。

数年后,中国企业500强排行中,主营旅游业的旅游企业仅仅增加至两家,华侨城集团公司、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榜。

晋商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李坚毅告诉记者,2008年,山西完成煤炭产量6.56亿吨,同比增加2556万吨,增幅为4.06%;完成出省煤炭销量5.33亿吨.,同比增加543万吨。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500亿元,同比增加1100亿元。

“这样的数据为山西经济的发展打上深厚的煤炭烙印,那个时期,旅游业在火红煤炭交易中显得那样碌碌无为。”刘晓红定了定神,“旅游业的懵懂时代已经过去,作为拥有旅游资源的大省,煤炭的光环正在褪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