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中国园区
 

2015年4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园区进入4.0时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齐海涛

产业园区进入4.0时代

王利博制图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作为我国经济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的核心特征及经营模式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演进。

随着产业园区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四大开发模式。

模式一:

产业新城开发运营模式

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根据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经招商引资、土地出让等方式引进符合相关条件的产业发展项目,以地产为载体,产业项目为依托,实现城市功能建设的开发模式。

这种开发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双赢。从企业的角度能够低成本锁定大量土地并解决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的资金问题。同时园区发展带来的产业经济发展以及高端产业人群的消费和住房需求可以为地产项目提供相对充足的目标客户群。随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日渐完善,入驻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区域整体价值将获得有效提升,从而对房地产的销售形成强劲的支撑。对政府而言,则在前期零成本零投入的情况下,顺利实现园区的正常开业和运作,同时随着园区的逐步成熟,入园企业数量及投资将不断增加,政府将实现财政收入和区域GDP的双重提升,还解决了地方人口的就业问题,完美地契合了地方政府的政治诉求。

因此,该模式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产业地产开发模式,鉴于是政府根据产业运营的特点进行规划与开发,并在此基础上为园区提供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所以这种模式的产业园区具备集中统一、权威性高、规划性强、形成周期短等优势。但是,从园区运营发展实践的角度,也有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活力不够等缺点,非常容易导致机构膨胀、政企不分,特别是去年12月9日清理税收优惠政策的文件出台,影响颇大。

华夏幸福基业的“园区运营+地产开发”模式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产业新城、城市产业综合体和商务综合体成为华夏幸福基业的核心产品线。从2011年起,华夏幸福基业来自园区运营和园区住宅开发的收入就已经“平分秋色”。

模式二: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是指在特定产业领域内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获取大量的自用土地后建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并在自身入驻园区且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借助其在产业中的强大号召力,以出售、出租等方式吸引同类企业的集聚,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完善的开发模式。

这是政府支持、企业带动的一种开发模式,它不仅符合主体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易于带动同一产业的集聚。但是,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功能定位比较单一的小规模开发,无法适应跨行政区划的综合开发要求,所以难以作为产业地产开发的主要模式。海尔、中兴等大型企业都是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

模式三:

产业地产模式

产业地产商模式是地产开发商在工业园区或其它地方获取土地,建设基础设施及厂房、仓库、研发楼等,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等方式进行项目经营和管理,最后获取开发利润的开发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产业地产商模式与传统的住宅开发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种模式的产业地产对开发商没有后期产业经营和管理的要求,难以形成产业的集聚以及产业辐射力。但是,正是因为对开发商的产业经营能力要求非常低,而且回收资金相对较快,因此在楼市调控的背景下,绿地、富力、合生创展等众多房地产开发商选择以这种运作模式进入产业地产领域。

模式四:

综合运作模式

综合运作模式是指产业园区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和产业地产商模式混合运用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下,政府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并成立管委会负责行政管理事务,地产商投资开发建设并提供相应的园区服务,龙头企业入驻发挥产业号召力,多方合力推进产业园区开发和经营。

该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性,同时也能发挥市场的灵活性,权责明确,有利于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实施综合性、大规模成片开发项目。但是,该模式对政企关系协调要求非常高,如果关系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产业园区的发展停滞。联东集团、天安数码城等一些运营商都在运用综合运作模式。其中,作为中国产业地产的先行者,联东集团开创了产业地产的“聚合U模式”,构建了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通过总部商务、科技研发、生产制造及配套服务的产品开发与建设,形成了业态、功能和资源的聚合,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匹配和互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以上四种开发模式下则形成了四种价值实现模式,首先是土地增值,即土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完善及营销推广开展带来的土地自身升值。第二是物业租售,即通过部分或者全部出租/出售产业物业实现产业地产的收益。第三是产业运营,即产业物业及其配套建成后,通过针对性招商以及提供运营管理服务带来收益。第四是资产增值,资产融资是实现产业地产价值另一途径,可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而投资增值是另外一个可能的收益来源。

(作者系鼎韬咨询、中国外包网CEO)背景产业园区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的工业园区是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1.0阶段,以低成本为导向,处于土地、劳动力和政策等要素聚集的外力驱动阶段;上世纪90年代,产业园区的发展也进入以产业为主导,构建产业价值链、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的2.0阶段;进入新千年,产业园区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复合化及立体化发展,以总部经济园区为代表,产业园区的发展进入内生动力和技术创新驱动的3.0阶段;而近年来,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4.0的产业综合体阶段,具备高势能优势的现代科技新城成为产业园区运营的核心模式。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