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敏感期政商魅影的破坏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敏
新敏感期政商魅影的破坏性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生意人郭文贵的消息一浪高过一浪,政泉控股与方正集团的恶斗,让多年来一直充满神秘色彩的郭文贵浮出水面,而他与知名媒体人胡舒立的交锋,更是让他连上头条,当然,与他有关的企业家犯罪的话题,显然是话题焦点。
多方评论认为,郭文贵能从一个穷小子一跃成为富商,拿下奥运热门地段建成北四环奥运周边的标志性建筑盘古大观,没有资本与权力的勾结几无可能。
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银行职员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当年郭文贵拿下盘古大观那块地段准备到银行抵押贷款时,是他经手的,他看了资料及接触郭本人后,觉得不靠谱,就坚持没放款给郭。
但这不妨碍郭用别的资本腾挪,最终让盘古大观树起来。与此同时,伴随着盘古的话题也一直没有从坊间消失。公众更多的认为,就算是郭文贵善于攀附权力、攀附富豪,结局也未必很妙。国安部副部长马建被查,他本人不得不跑路,而他一心觊觎的方正证券,最终也未能到手,以此来看,他最终能否顺利落地,还是个疑问。
这种不惮以“坏意”推测企业家的生态,按理说是不厚道的,就像有人问的,企业家致富必须和犯罪联系起来吗?针对这个问题有一种说法,这两年来,富豪出事的很多,跑路的很多,隐身的很多,坐牢的很多,失联的很多,协助调查的很多,悬而未决的很多,走向死路的也不乏其人。究其原因,还是反腐狂飙给政商生态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结论,看似有事实支持,比如在2014年度的企业家犯罪案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政商勾结、群体腐败现象严重,企业家因卷入官员腐败案,纷纷因被其他案件牵出而接受调查。
最能说明上述特点的是“山西反腐系列案”中的邢利斌案件。在山西政、商两界人脉极广的煤业大亨邢利斌纵横官场、商场多年,与当地官员相互支持、利用,形成政商互动关系网,即官员竞选时找老板借款或由老板资助上位,即由老板资助官员买官;而老板遇到问题,由官员出面摆平。邢利斌案表现出的政商勾结、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并非个案,而是一种潜在化的常态。
政商关系自古就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法治框架下的政商合作,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而置身于法律制度之外的政商勾结,无论对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管理,均具极大的破坏力。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的新形势下,政商勾结的危害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首先,政商勾结,给权力寻租创造客观便利,败坏政风。因而,对于政商勾结的腐败现象,常常遭到全社会的集体批判。其次,政商勾结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新的利益阶层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调节市场经济的规则,使市场变得混乱无序并不时伴有野蛮、恶劣的竞争,吞噬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再次,政商勾结使财富固化,市场调节、分配资源的功能减弱,反而是游走于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造成市场自生机能的萎缩,这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讲,具有致命的破坏性。
企业家犯罪,究其原因,不外乎环境、政策、内部、个体和文化因素。不公平竞争环境下的寻租现象、经济政策导向不明、企业盲目扩张、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企业家权责不对等,都可归结为外部环境,而企业家角色及价值观的错位,以及与此相关的侥幸心理、商业伦理、企业家精神的缺失,还有企业家传统礼仪的异化,都成为导致企业家犯罪现象的主观原因。尤其对民营企业来说,因为体制有别,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贿赂与融资犯罪,往往成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之殇。
随着反腐大势的持续进行,未来一段时间,仍有相当部分企业家可能因过去的涉法行为而遭到“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