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竞争倒逼华兴钢构成功转型
来源:中国企业报
同质化竞争倒逼华兴钢构成功转型
(上接第二十一版)转型引“聚变”
在进入重钢领域之初,工艺和技术成为必须要过的两个坎儿。
做好内引外联,工艺和技术两部门协同跟进,管理人员全程参与掌握关键技术,再培训带动车间员工。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他们称之为重钢技术之“链式反应”。
“我们不仅引进了高层次技术、高级焊工等人才,还通过行业协会,合作伙伴找老师给我们的员工进行培训。”生产部经理许力说,新接的每个工程,从生产、工艺、技术各部门,抽调专人成立项目组,这些人组成新技术“学习先遣队”。仅在2013年,他们就通过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聘请高级焊工技师开展培训15次,2014年更是通过猎头公司高薪聘请两名高级技术人员。
说转型都转,管理人员要转,车间一线员工更要转。
随着工程量的增加和工程形式的变化,格构柱、箱型柱、圆管柱、十字柱等构件逐年增多,较大H型钢、厚板焊接等构件占了主要部分,五六十吨的构件已屡见不鲜,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将构件翻转后再进行平焊已很难实现。已经习惯了做平焊的员工对此感到非常不适应。
“以前都是构件就人,现在是人就构件。”说起焊接方式的转变,重钢车间的员工深有体会。就拿瑞丰工程吊车梁来说,截面超过4米,单件重量近40吨,不可能翻转,立焊、仰焊就成了必修课。
“过去很少用到立焊、仰焊,干重钢的这两年这些活儿,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焊接班组长张雪锋谈起重钢焊接转型感慨万千,“干重钢就是逼着我们再学习、再锻炼,刚开始我们一下班就利用废旧边角料练习焊接技能。”重钢工程在造就企业上台阶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焊艺高超的员工。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钢构公司还和国内知名钢构企业建立起技术协作,对重点工程开展技术指导。拿2014年的郑州潮河桥工程来说,开工之前,工艺上、质检上安排专人去大型钢构企业参观学习,了解焊接参数,工艺流程,做出来的工艺交底,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节约了辅材,又提高工作效率,工程质量还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链式反应”带来的聚变效应,让钢构公司一跃成为江北重钢领域的技术领先者。鲁丽工程格构柱单件达62吨、中豪写字楼工程板厚达100毫米、洛阳恒河商务中心高222米,数字的背后是技术能力的提升,更是钢构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未来有“巨柱”
转型转出了效益,更转出了企业的发展动力。
2014年,当众多轻钢结构企业受金融危机困扰,没有活儿干、没有订单之时,华兴钢构的订单却应接不暇。北京地铁六号线、天津陆家嘴金融大厦工程、郑州潮河桥工程、阿联酋万吨钢构出口工程陆续到手,一个个大单让华兴钢构尝到了主动转型升级的甜头。就在这一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钢构公司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一级总承包资质,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授予钢构公司山东省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这既证明了华兴钢构在行业的实力和影响力,又是国家主管机构对华兴钢构率先进行转型升级,引领我国钢结构领域技术进步的肯定。这让华兴钢构从以建材一业为主走到建材建筑混业经营。
有梦想就有舞台,有转型就必能带动升级。
“2015年,我们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重视品牌建设,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变和产品转型工作。”钢构公司总经理张在勇在规划着钢构公司下一步的目标,他介绍,未来的重点是高层和超高层、桥梁、出口、空间结构等,兼顾轻钢,做精轻钢产品,做强设计和施工,向建筑工业化推进。
转型升级没有尽头。在华兴钢构人心里有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全球共有97栋高200米或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竣工,其中58栋花落中国,占全球总数的60%。中国也连续7年成为竣工高楼数量最多的国家。预计,至2022年,中国摩天大楼总数将达1318座,是美国536座的2.3倍,其中80%将建在中小城市。
华兴钢构已经把眼光瞄向了这一领域,天津陆家嘴200米的金融大厦钢结构工程成为华兴钢构进军高层建筑领域和产品市场标志性工程。“巨柱是超高层建筑的核心基础,已知世界最大的超高层单根钢结构巨型柱截面尺寸是24米×22.8米,钢板厚度100毫米,重量100多吨,华兴就是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建筑工业化,是指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从标准化的设计,到构配件的工厂化生产,再进行现场装配的过程。国务院下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规定,从2014年1月份开始,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超过20000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推行以钢结构为主体的绿色建筑。以钢结构为主体的建筑工业化,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施工时间,盖一栋几十层的高楼,甚至只需要几十天甚至十几天就可以完成,还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粉尘等对环境的污染,给人带来舒适感。在全国来说,建筑工业化也是一个趋势,国务院住建部非常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未来市场潜力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