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5年4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部委调研启动“有效投资”“一带一路”提速实业支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朱虹

多部委调研启动“有效投资”“一带一路”提速实业支持

CNS供图

面对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决策部门决心再次打开稳增长的政策工具箱。据媒体报道,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将主要以增加“有效投资”为主,投资方向主要聚集在环保、水利、交通、通信四大领域。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有效投资”的项目总体结构将更加优化,项目选择和评估也将更加谨慎和严格。除基建等领域之外,投资方向还可能侧重战略新兴产业,例如“互联网+”以及新电改涉及的特高压等产业。

四大领域被专家看好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宏观经济持续疲软,而且从目前来看,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曾经作为国内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发展也较为低迷,不过,从

“3·30”楼市组合拳出台以及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即将实施可以看到,政府正在想办法多渠道入手提振国内经济。而且,全国两会之后一般是政策变动的时点。因此,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可以说是箭在弦上,而政策调整主方向还将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指出,当前我国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投资既可以稳增长,又可以帮助产业结构升级,是一箭双雕之策。

朱振鑫表示,目前房地产新政刚刚实施,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所以,要加大投资、提振经济只能从基建方面由政府来主导投入,最重要的是从环保、水利、交通、通信四大领域相关的基建方面的投资,这也是被业内所看好的几个领域。而且现在中央正在进行“一带一路”规划的推进,也是希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所以,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投资方向和具体领域在业内也都已形成共识。

不过,新一轮稳增长计划尚无具体时间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专家对记者表示,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全国两会以后国家多个部委在各地开始了密集调研,以了解国内经济真实运行情况,这可以看做是为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做调研准备,但现在还没有相关政策出台的具体时间表,还要看国内经济具体走势。

企业吐槽开发性扶持

朱振鑫进一步指出,除了基建等领域,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投资方向还可能更侧重战略新兴产业,例如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到的“互联网+”等产业,原来产能过剩的产业例如光伏等产业可能就不会继续投资。

此外,随着新电改提速,特高压产业或许会成为重点建设项目,截至目前,中国开展特高压输电技术自主创新研究和开发已具备一定条件。但还没有全国性的特高压电网,如果能建成,就会解决国家重点发展项目“西电东送”的成本较高等诸多问题。

一位贸易公司高管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应该减少对投资、开发等类型企业的扶持,侧重扶持实业企业。现在国家正在做的例如扶持小微企业、创新企业,给予他们包括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这方面都很受企业欢迎。

北京城建三投资集团执行总裁徐天薇则认为,国企的一些改革迫在眉睫,一些非关键行业的垄断亟待打破。应创造成熟的市场,让国企与民营企业一起在市场中竞争。尤其是在一个领域内深耕多年的民营企业,国家应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扶持。

一家大型投资公司内部人士指出,虽然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表示金融活动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防范纯粹投机性。但现实是,银行等传统金融企业一般都是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而且银行也不会做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所以,还是应该集合社会的力量,让民间的资本起到更多作用。

“有效投资”将提高效率

对于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强调的“有效投资”,朱振鑫表示,因为此前政府主导的很多投资是无效的,一些项目出现了产能过剩以及没有现金流收入等状况。“有效投资”意思是结构上会更加优化,对于项目的选择可能更加谨慎。此前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曾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当时很多项目一股脑推出,有的没有经过仔细评估就仓促上马,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而现在政府对项目的选择和评估应该会更严格一些。

有专家提醒,应注意投资的效率,切忌重蹈覆辙。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指出,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动用大量地方资金支持光伏企业,也损失巨大。

“我觉得很多基础设施是重复建设,这种GDP的增长对国家并不是有效的。即不是实质性的增长,而是表面功夫,并不能够真正对市场起到正面作用。”徐天薇指出,现在的经济形势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确实不是很好,可以看到政府也不断地为经济打“强心剂”。不过国家应该对实业型企业给予更多实质性支持,而不仅仅是下达硬性指标,例如指派企业负责新区开发或者是高速公路建设等。

上述贸易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政府能够加大投资,支持企业发展,自然是好事,“但作为企业来说,我们更希望政府能尽量放手,让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政府一味地干涉市场,可能短期内是好事,但对未来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能让市场解决的应该让市场去解决,国家更多的应该是扶持、服务,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