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特刊
 

2015年3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管理创新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主任邵宁

来源:中国企业报  

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一年一度的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已经举办了21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评审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企业管理实践的交流和研讨活动,在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每届评审出的创新成果,也反映出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中国改革发展的总体进程相适应,在与时俱进地成长和完善。

新常态下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过30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原有常态之后,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正在发生变化。

一是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越过了“刘易斯拐点”,人工成本处于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同时,近几年能源、农产品、土地、环保成本都在上升,我国的成本优势已被大大削弱。成本优势下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直接,所有靠成本取得优势的企业和产业竞争力都在下降,有些产业还要退出,转移到综合成本更低的地方。

二是技术来源已经开始出现问题。30年前,我们和国外产业差距很大,国外企业把成熟的、甚至是过时的技术卖给中国,对他们自己没什么影响。但是经过30年的高增长,中外的产业差距大大缩小,中国企业现在需要购买的技术往往是国外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国外企业要是把自己正在使用的技术卖出去,自己就很难生存了,所以这几年很多中国企业反映购买国外技术越来越困难。国外技术来源出现问题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影响会非常大,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新产业的发展将遇到挑战。现在国内资金不少,但大家普遍反映没有好项目,没有好项目的后面是没有新技术。

上述两个方面的变化是实质性的、不可逆的,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从低收入国家赶超型的原有经济常态,转变为中等收入国家成熟的新的经济常态。

新常态对

中国企业发展的新要求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不但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将逐渐下移,而且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企业的要求将要出现重大变化。

第一,中国企业需要重新构造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在原有经济常态下,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筑在低成本、低价格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市场竞争能力很强。在成本优势被削弱之后,中国企业需要重新构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或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或是通过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尤其是在外部技术来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我们企业的自主创新系统能不能承担好新产业、新产品的发展责任,是整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第二,中国企业需要顺应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不断优化商业模式。在原有经济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带动。在进入新的经济常态后,由于制造成本、技术来源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会面临很大困难,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位置会让位给第三产业,尤其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新型服务业,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新的经济常态将是中国服务业大发展的时期,即便是制造业企业也应加大服务的比重,通过制造加服务的商业模式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第三,中国企业要下大的决心走出去,首先要培育国际化经营能力。在原有经济常态下,中国始终存在一个结构性短缺的国内市场,通过引入国外技术和产品满足本国市场需求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进入新的经济常态后,国内市场已经饱和且产能严重过剩。对中国企业而言,今后的市场在境外、资源在境外、可利用的技术也在境外。而要利用好这些境外资源,主要是要通过国际并购和国际化经营实现。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实质性地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能够在国外的社会制度和法律环境下经营,能够与国外团队和员工融合,能够有效防范国际化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第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在原有经济常态下,中国经济始终处于一波接一波的扩张期。这种经济环境下,市场趋势比较容易判断,企业机会很多、利润空间很大,风险相对较小。进入新的经济常态后,市场全面转入过剩、企业竞争白热化。这种状态下的市场趋势特别不容易判断,企业利润空间变小、市场陷阱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大提高。这样的变化对企业的决策体制和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是中国企业在制度建设上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新常态下企业

管理创新的重点和趋势

适应经济新常态,企业不但要重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新的业务能力建设,更要重视管理创新,要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应对经济增速下滑所带来的种种挑战,才能满足市场对中等收入国家企业更高的要求,在新一轮经济调整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在今年的申报成果中,一些企业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一是积极推进信息化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当前,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平台。信息化在企业的普遍运用,可以大大加快企业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进程,改变中国企业管理粗放的现状。

二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构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层级组织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以客户为中心,开放组织边界,建立“去中心化”的创新型组织,开发利用全球人力资源,充分尊重、调动员工自发性和创造性,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向。

三是积极探索市场化的经营核算和分配机制。企业经营机制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适时作出调整。随着新管理思潮的出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许多企业开始在企业内部积极探索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四是强化集团管控,提升整体竞争力。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性,我国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是通过行政划拨、收购兼并等外延式扩张形成的,“集而不团”、“跑冒滴漏”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管控能力和管控效率上。

五是强化以风险预警和过程控制为重点的风险管理。当前,外部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企业风险不断增加。为此,企业一方面要逐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规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可能产生的重点风险,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只有切实加强管理,长期不懈地推动管理创新,才能培育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活动自1990年批准开展以来,已审定、发布和推广了2216项中国各类企业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效益性的管理创新成果。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官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成果审定活动,是现实条件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本文系作者在“201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本报有删节)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