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未来应走产城融合之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凌林
园区未来应走产城融合之路
随着产业园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企业集聚的空间载体,产业园区已不能单靠“硬环境”获得持续竞争力,其“软”实力,尤其是创新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事实上,园区也成为了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据了解,当前,我国约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00万家,其中60%以上集中于各类园区中;就单个园区而言,50%以上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高新区中该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目前来看,园区经济已经走过了原来靠大企业、大项目、大资源拉动的阶段,新常态下应该从中小企业突破。园区里更多的是中小企业,高新区里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多,他们是创新的主力,他们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赛迪方略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刘鉴分析说。
在园区的管理上,刘鉴认为,首先要用市场的思维去招商引资。改变过去为了政绩考核,盲目引进规模大的企业和项目,应从园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出发,延伸产业链,沿着产业链去招商引资,提升园区产业的竞争力;其次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园区管理服务,通过制度创新吸引投资者。
其实,我国园区概念出现以来很大程度都是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来聚集发展产业。政府通过土地、税收减免等政策来吸引投资,企业进来也是看到园区的优惠政策,但由于没有特色,往往出现后劲不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也表示,园区不能“孤芳自赏”,“盆景式”发展,逐渐要靠制度创新,是通过制度来吸引优质资源,并不是通过政策,企业要靠真本事,政策力度会逐渐地减少,更多的是创新发展,靠制度创新吸引企业。
对于园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刘鉴认为,园区发展未来应该走产城融合的道路。
调研发现,园区里没有生活娱乐设施,即便引来的高技术人才也留不住,园区也难以发展和科技创新,由于园区缺乏居住、教育、娱乐医疗等条件,生产和生活分开,不利于园区发展。
所以,“长期来看,园区不能仅仅是工业园区,而应该建设成为一个产业新城。”在刘鉴看来,未来园区,尤其是成熟的园区,应该加大生活设施的投资,把居住环境、超市、娱乐设施都配套上去,园区发展不能只有产业而没有城市生活和社会功能。
当然,产城融合这个问题也很复杂,还涉及人口的城镇化、就业、房地产等多方面。据悉,也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实践中似乎还没有很好的例子,这可能是个漫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