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金融投资
 

2015年3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4月5日,“刚兑”大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达萨

4月5日,“刚兑”大考!

打破“刚兑”从来都是市场追逐的热点,在此前上海超日、华通路桥等债券违约的消息市场遭遇巨大寒流之后,最近信用债可能违约的苗头再次出现,并且在笔者看来,这一次将比去年更有冲击性。

我们用三个有代表性的债券来进行阐述。先是证监会监管下的上市公司债券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即开始发酵的湘鄂情公司债券,在即将到来的4月5日将面临生死考验。在3年前的4月5日,湘鄂情(后更名为中科云网)发行了总额为4.8亿元的债券。而截至今年3月初,该公司构建的偿债专项资产池内资金仅1000多万元。此外,该公司转型互联网未能成功,去年10月份又遭证监会调查,其股票债券双双停牌,至今偿付形势极不乐观。最新情况是今年3月16日的一笔3000万股的大宗交易疑似为公司股东之一克州湘鄂情所执行,该笔资金的到位虽可极大降低偿债压力,但终究数量尚不足以全额兑付,最后的时间则屈指可计算。

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债券来自企业债券市场,发行人是内蒙古奈伦集团。这家“以农业产业化和化肥生产为主业,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先后发行的两只债券分别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去年9月在深交所挂牌的“ST奈伦债”成为了交易所市场首个被戴上ST帽子的债券。今年2月9日,鹏元资信下调奈伦集团评级由AA下调为A+,引发“ST蒙奈伦”两个交易日高达40%的跌幅。奈伦集团按照监管要求组织的偿债专项资金亦已被挪用。据说“ST奈伦债”将在今年5月5日有近5000万元的利息兑付,“ST蒙奈伦”则在今年5月20日有5.4亿元的本息兑付。不过依靠企业自身现金流已经绝无可能解决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外部力量融资以解燃眉之急。

另一个案例来自于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3月20日,已发生实质违约的“12致富债”的担保方———中海信达担保有限公司被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撤销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要求其依法成立清算组或融资性担保在保业务处置组,完成公司清算或业务处置工作。而目前由中海信达担保且尚未到期或回售日到期的私募债不少于13只,且涉及本息或已超过10亿元。而13只私募债中,已有4只私募债的发行人或已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私募债的违约已经屡见不鲜,担保人丧失担保能力则是头一遭的事情,这无疑对担保市场的规范在长远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促使债券投资者提升对担保人资质的判定能力,更好地进行信用甄别。

更有趣的事情是,有媒体称,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紧急下发了《关于企业债券本息兑付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和发改系统高度重视企业债券本息兑付工作,严防死守,决不能发生违约事件。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两会期间民众对交通部长所谓“永不允许”言论的各种吐槽,不过人性永远不会不自私,这一次发改委说到严防死守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吐槽,毕竟大量持有城投债的投资者们不好意思去攻击这种对他们有利的言论。

而未来两个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湘鄂情债券在4月5日违约,而“ST奈伦债”在5月初首先兑付利息。如若这样,证监会相较发改委还是在信用债违约管理这个问题上先行了一步,值得称快。诚然,打破刚性兑付打破兜底思维才能真正建立信用市场,但对广大的机构投资者而言,眼前的切肤之痛实在不是用这些大道理可以抚平的,而对于市场监管者而言,摆在眼前的是如何处理这棘手的局面。那些首先面临兑付危机的企业多数是各地发展龙头的民营企业,牺牲他们的直接融资能力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打击是无法简单地用“成熟市场的标志”来做注解的。这一切,市场之外人士可以举着理论大旗喊个痛快,市场之中的人则需要冷静,智慧和勇气去化解和推动。让我们共同期待4月5日的到来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