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债权:互联网金融新概念专访鼎盛财富CEO梁瑞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特约记者张晓文
微债权:互联网金融新概念
随着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金融的热度再度攀升。过去的一年,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无疑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证券行业、商业银行、保险业、上市公司等各行业大鳄纷纷进军P2P网贷领域。一时间,让很多老百姓很难找到一家看得懂的P2P理财平台,为此,《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鼎盛财富CEO梁瑞梅。《中国企业报》:您觉得目前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会对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梁瑞梅:这一次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确是振奋人心。近年来中国的普惠金融体系发展迅速,2013年就已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小微金融纷纷寻求业务模式创新,推进行业快速发展。相信会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和鼓舞。《中国企业报》:但好像行业里还是欠缺足够的监管与秩序,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梁瑞梅: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以P2P为代表的创新金融模式蓬勃发展。然而经过了行业的初创期,也有很多机构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开始违背金融规律进行业务发展,一时间也不断传出很多机构无法兑付甚至跑路的事件。这也就更需要行业自律与机构监管双管齐下去重整行业秩序。我们也能看到国家在不断释放监管的方向性信息,引导大家向更加正规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开展行业自律,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必要的信息公示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行业经营氛围,真正实现普惠金融、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中国企业报》:您觉得目前行业里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梁瑞梅:任何行业都会存在不良的从业者,一些机构为了寻求更加快速的发展,甚至是为了一些不良的目的,已经偏离了P2P等创新金融服务的本质。我们就拿自己所在的P2P行业为例,这个模式最初的出现是以小额信贷服务平台的形式。既然是小额,就应该是比较普惠的,针对一些有小额消费需求的人群或者是小微企业创业者。但目前很多金融创新表面虽然也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但实质却是在将众多理财客户的资金打包提供给大型项目或大额需求的个人,这些“大债权”一般来说都在数百上千万元以上,甚至上亿元。“大债权”主要投资以房地产、矿业、钢铁为代表的过剩产能行业项目,或者是通过房产、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抵押的借贷行为。这些“大债权”项目往往以高息(18%、24%甚至更高)诱惑理财客户,以抵押或担保来制造项目可靠的外表,骗取客户的信任。
但由于项目金额巨大,投向过于集中,一旦出现风险则血本无归,因此很多“大债权”到期资金无法回笼,理财机构只好跑路。
《中国企业报》:那么您觉得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梁瑞梅:这个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今年年初,我们作为行业首创,发布了一个创新的理财新理念———“微债权”,是指将理财资金出借给具有稳定还款能力的个人借款人,单笔金额一般仅为几万元,明显区别于刚才提到的那些“大债权”,国家政府目前大力号召的普惠金融,就是提倡让金融为普通个人提供金融支持,而这一类客户所需的资金基本都在几万到十几万元之间,用于实现个人消费或创业经营。而鼎盛财富提出的“微债权”概念,正是响应了这一号召。“微债权”理财具有小额分散、坏账率较低可控、本息安全有保障的特点,相对来说更为稳健。
《中国企业报》:听起来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但如何能够从目前众多的理财服务机构中,准确区分出这类“微债权”机构呢?
梁瑞梅:我们也总结了几点经验,可以和大家来分享。
一、创始人来路不明的要远离
如果一家机构的创始人来路不明,平台的宣传中甚至连创始人的照片都没有,员工都很难见到创始人,这样的机构还是要果断远离。
二、没有风控和技术团队的要远离
没有专业的风控体系,没有投入技术力量去完善后台系统的机构恐怕都不是真心要长期把业务当做事业来做。信用管理、风险控制是一切金融相关行业的基础,没有风控也就说明所有的理财都是盲目投资,风险不言而喻。
三、收益虚高果断远离
目前还有很多平台打出超过18%的收益率,在目前行业整体收益回报率呈下降趋势的大环境下,受市场竞争的因素影响,12%左右的收益是比较合理的,超过15%收益率的机构可以直接忽略。如果收益过高,机构的利润空间势必被压缩,在正常的业务模式之下如何获取足够的利润得以生存?过高收益必然是投向了不靠谱的项目甚至是直接为了圈钱跑路。
四、“大债权”项目要远离
“大债权”一般来说都在数百上千万元,甚至一些类型的项目单笔资金需求会高达上亿元。前一阶段爆出一些知名网贷平台的坏账危机基本上都来自于一些大标的,有的甚至上亿。机构出于短期利润的考虑,对这类“大债权”项目的风险调查和披露往往不够充分,存在很多隐性风险。
五、虚假借款用途的机构要远离
通常人们会认为有担保的标的或者抵押标会比信用标的风险系数小,但很多机构存在过度担保或者伪担保的情况,让信贷市场风险加剧。在经济下行环境下,抵押标的物贬值或难以处置变现,也会造成到期后的兑付困难,所以这样的机构也应该谨慎选择。甚至个别机构还会伪造担保或通过关联机构自担保,更加造成了不实的担保信息和虚假的用途产生。
六、自融类的机构要远离
现在有一种类型机构由一些大型的集团出资设立,在宣传上强调集团化以及雄厚的背景。但这类网贷平台的风险在于,机构极有可能变成集团的自融平台,投资人的资金被挪用。而专注“微债权”的机构可以有更加明确的借款明细,资金去向公开透明,严守行业准则和运营规律,反而更加安全稳健。
七、资金投向落后和过剩产业的要远离
一些落后和过剩产业已经很难得到银行贷款,转而向其他渠道寻求融资。但这类产业前景堪忧,更难言盈利,近期一些房地产、矿产的信托、有限合伙项目出现兑付困难就是这个原因,因此这类机构一定要远离。
八、规模过小或时间过短的机构要远离
理财还是要选择全国性的机构,地方性的小机构缺乏成熟的管理运营体系,风险巨大!一些P2P机构发展时间很短,成立不满一年的公司建议可以不予考虑,因为他们经营难言稳定。
九、仅做网络业务的P2P机构要远离
很多机构宣称自己是互联网金融,看似高端大气,但如果其借款人全部从网络获取,那么风险就会很难控制,所有资料都无法看到原件难以实地考察,要想控制好风险,从获得借款人开始就要有实地的风险控制手段,要能够面签合同。因此不能轻信网络理财,近期频频跑路的大多是这类机构,他们也只是披着P2P的外套来进行诈骗,因此要尽可能远离。
十、加盟形式的理财机构要远离
目前一些P2P服务机构开始采取加盟商的形式进行扩张,这样的方式可以快速收回经营成本,实现母体经营的旱涝保收。但由于是加盟形式,对于业务的风险把控就会出现问题,缺乏对于加盟机构的有效管理和监控,虚假债权、欺瞒客户的情况就会野蛮滋生。还是要选择网点自营的理财服务机构,对于风险的控制才能到位,对客户利益才能实现有效保障。
希望以上观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识别不良机构,保护好自己的资产安全,也更好地享受金融创新带来的优质生活。
《中国企业报》:鼎盛未来关注的重点会在哪里?
梁瑞梅:对于一路走来的鼎盛和所取得的成绩,我想说一个企业所有的成就都不是自己的,都是社会给予的,企业必须深怀社会责任和感恩,回馈社会。但是鼎盛首先要做好严格的风险把控,把客户的资金安全、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客户资金安全和合理的收益才是我们企业发展的第一生命力!
所以我一直坚持,什么才是真正的金融,金融不是让富人更富有让穷人更贫穷,真正的金融是让有钱人的钱得到合理收益的同时帮助有资金需求的人去实现他们的梦想,甚至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这才是李克强总理普惠金融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