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应强化世界公民意识———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张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玲玲
中国企业应强化世界公民意识———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张勉
张勉注:在专访开始前,我们请张教授针对企业发展质量的格式化问卷进行了评分。问卷调查如上表
过去30多年来,10%左右的高增长时代基本结束,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传统粗放增长模式行将成为历史。“有质量的发展”将成为新常态的基本特点。恰逢“3·15”,在举国关注质量问题之际,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企业的发展是否健康?如何面对转型升级的阵痛?带着相关问题,《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张勉。
科学设计路径
《中国企业报》: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有舆论指出,新常态就是要重新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要从过去30年的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层次也要从低端的产业链逐步转向中高端价值链。对此,你有何看法?
张勉:我支持这个看法。产业结构不转型,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就上不去,因此产业结构一定需要转型,关键是如何做的问题。需要冷静地看到,创新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投入,而且需要创立、使用好的机制,来调动众多企业和群众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我国的制造型企业数量众多,将来发展的方向可以考虑升级制造的内涵,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进而拥有高精尖的制造能力。在国家发展路径上,要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但又不能完全复制。例如制造业,还应该将其作为我国产业的一个支柱,而不是过度地转向金融业、服务业等非实体业。
《中国企业报》:恰逢“3·15”,在举国关注质量问题之际,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的发展是否健康、有质量?结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现状,请你从经营业绩、企业发展、管理质量、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增长五个方面来谈谈你的认识?
张勉:人和企业很难摆脱时代的限制。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即把经济总量做上去。现在我们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中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但这个目标并不是国家发展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地发展,为整个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中国企业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先行者,例如华为、联想等。这些企业重视创新和国际化,它们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关于中国企业发展的未来,希望通过各种机制,引导企业走上创新、环保,重视社会伦理和责任的发展之路。应该说,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在创新、环保、履行世界公民的责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带有思想原创性的创新还不够,破坏环境的企业行为还很多,对于一些企业和人来说,世界公民意识还很薄弱。接下来留给他的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转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作为大学商学院的教育工作者,我倡导在培养职业管理者的过程中,加强引导,使得这些未来的企业管理者们从职业培养期开始,就接受重视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
学习标杆企业
《中国企业报》:如你所言,转变是个长期的、需要众多人参与的集体行为,那么新常态下,企业在由过度、扩张型的发展,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时,面临着哪些问题?
张勉:企业实际上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少部分的企业能有前瞻性,看到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做到主动适应变化。大部分的企业需要国家通过政策和机制,引导它们放弃粗放式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消费者意识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和周围的人,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垃圾分类?有多少人把废旧电池单独处理?有多少人关心厂商的社会责任?如果消费者们能意识到质量和环保的重要性,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出质量和环保意识,就会对企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未来可能需要国家、行业和各种自发的消费者团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增强质量和环保意识。总之,发展的游戏规则变了,企业才能把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看成是必须做的事情,这样就能习惯成自然。
《中国企业报》:整个社会经济向新常态转变,对于企业来说,在利益结构上可能有一个“调整—弱化—充实—提高”的过程,对此你认为,企业应该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从而获得健康并有质量的发展?
张勉:企业应该主动应变,首先从思想上更新陈旧的观点,看清中国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其次通过找比较优势,从点到面,先突破,逐步转型。我鼓励企业学习《中国企业报》推出的中国企业评价阳光指数,了解健康和有质量的发展到底包括什么内容,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做到突破和转型。在我看来,阳光指数不仅是一个评价体系,更是一个行动方案。企业也应该走出去,向先行一步的国内外企业标杆学习。企业应该意识到健康和有质量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之间并不一定是矛盾的。例如美国有一家生产手工篮子的公司,雇佣了大量的女性、少数族裔和残疾人。由于公司篮子是手工编织的,有一定的艺术附加值,而且消费者非常拥护这家公司在员工雇佣方面重视社会责任的政策和做法,所以公司的产品非常畅销。
《中国企业报》:“新常态”下的企业要大有作为,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必不可少。你觉得政府应该如何运用有效手段帮助企业度过转型阵痛期,激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张勉:政府作用必不可少,但主要需要靠市场机制。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好的机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公平竞争规则,来鼓励企业的创新活力,有利可图。例如推出针对创新和环保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优先招标有创新的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等等。教育系统也应该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让企业有人可用,不仅管用,而且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