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两会·中国企业发展质量报告·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两会·中国企业发展质量报告·调查
 

2015年3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问卷调查显示:新常态下,企业经营业绩不太理想,质量管理有待提高,但中国企业对自身发展仍有信心,企业社会责任成关注焦点。

3·15,给中国企业发展质量打分

来源:中国企业报  

3·15,给中国企业发展质量打分

数据调查:《中国企业发展质量报告》课题组报告主笔:本报记者刘凌林数据分析、制图:本报记者崔敏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如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国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要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企业的发展是否健康?为此,《中国企业报》邀请100位企业高管、学者及官员从经营业绩、企业发展、管理质量、企业社会责任、长期投资价值(可持续增长)等五个维度给中国企业的整体发展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给中国企业发展质量打分。

调查表明,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新常态下的挑战:企业经营业绩不太理想

中国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困难是存在的,但挑战也确实不少,但不管是企业高管、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向好保持较高的信心指数。

无疑,我国正处在一个大转型、大变革的时期。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来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期后,开始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正由粗放式的低成本要素驱动向有质量有效益的创新驱动要素转变。

受访者认为,我国企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微利”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人工成本迅速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向他国转移,原来依靠人口红利和资源垄断获得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

数据显示,过去15年间,我国大中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年均增速约为30%,而到2014年这一增速仅为7%—8%。

对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表现的问卷调查发现,给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5—7分的占主要比重,达55.44%。进一步反映出,企业经营业绩不太理想,与当前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形势相吻合(见表1)。

受访企业普遍认为,这几年实体企业日子不好过,市场萎缩、效益下降、原材料成本上升、员工工资增加,使得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弱。另外,由于宏观环境不好,融资难,缺钱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拦路虎”,很多企业都死在了民间融资上面。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目前,中国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够理想。随着形势的恶化,对于业绩的提升不抱太大希望。

李锦分析认为,经营业绩下滑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产值、总利润的主要指标持续下行,势头难以抑制。特别是国有企业从今年开局以来,保增长的任务非常繁重,而其经济增长速度将对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形成明显影响,能否保证7.0%的增长速度仍存疑问。

另一方面是对于利润的增长,从去年11月份开始,出现多个统计数字,最后认定的数据是3.4%,从目前的形势看,今年3.4%的利润增长指标可能也是保不住的。同样的,税收也在下降,经济走势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有受访者表示,我国经济长期粗放式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问题以及相关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较严重,一些行业创新能力不足,处于产业链中高端地位的企业还不多,部分主要核心技术仍依赖于国外企业。

同时,在不同性质、规模、行业的企业间差异较大,国有企业效益及人均收入等方面可能好于民营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研发投入、企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优于中小微企业。

显然,企业未来要靠新技术、新产品、新管理等要素驱动来转型升级。特别是,以现代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行业发展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技术“新常态”和新趋势,新的业态、新的盈利模式将引领企业的发展趋势,并且带来新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杰认为,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虽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很多,但还保持了7.5%的增速,是世界经济中一大亮色。在新常态下,就是让经济回归真实本质,注重调结构,重质量。对企业来说,就是要练好内功,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机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平稳发展,扎实进步。

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总裁郑坚江表示,目前,我国的GDP增速放缓,经济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企业要认识到当前的新常态,要练好自己的内功,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通过表1分析,调研者对中国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5—7分占主要比重。表1企业对自身发展有信心,但质量管理还有待提高

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新常态下,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的转型升级讲到底就是创新驱动。

经济增长每回落一个百分点,就可能影响到1000万人就业。201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49万人,创历史新高,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就业压力并存。为此,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化“压力”为“动力”,让“包袱”变“财富”。

在调查问卷中,对“企业发展”选项的评分结果显示,评价在5—8分部分占主要比重,达64.45%(其中5—6分占27.78%,6—7分占16.67%,7—8分占20%),表明社会对中国企业自身发展、整体素质提升评价较高,对中国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见表2)。

事实上,随着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迎来发展的高峰期,涌现出一批具有强大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世界500强中出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身影。新兴产业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企业爆发出远超传统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创新能力,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显然,这些企业之所以迅速发展,得益于企业对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今天,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新常态下,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的转型升级讲到底就是创新驱动。

受访的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认为,新常态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的提高上,表现在科技投入、产品质量、品牌创建以及投入产出的效率上。而科技投入是个基础和前提,目前很多企业重视市场、重视规模的扩大,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科研上,这就需要国家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来进行鼓励和保障,包括对新兴产业投入、新兴技术、新兴产业项目运行、新兴技术人才的重用上。

不过,受访者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中国企业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远远不够,企业对于研发、专利或创新的认识不足,甚至“山寨”成风。

对此,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于长期发展的认识高度和深度,大多数企业仍然局限在只注重眼前利益、短期利益,以产品模仿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以价格战作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显然,这种企业发展模式,无助于建立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无法使企业进入可以稳定发展的“蓝海”。

而从企业长期投资价值来看,保持可持续增长、提高企业利润增长效率、实现产品和服务质量体系化是企业长期投资的价值所在。因此,未来投资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也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问卷调查显示,对“长期投资价值”的评价,在6—7分之间的占24.44%,同时,评价分在5分(包括5分)以下的占22.22%(见表3)。显然在大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对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前景并不乐观。

不过,不少行业仍然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如得益于国家基础建设的巨大投入为市政、道路行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

实际上,以传统经营方式为主的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不仅仅面临新经济时代旧的比较优势(廉价密集型)以及后工业化时代的产业结构全面转型,而且严重缺乏现代企业财税管理经验和风险意识,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乃至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巨大。

从长期投资价值看,虽然在新常态下,企业的方方面面都面临着挑战,但在竞争压力下为了“活下来”,更多企业也越来越多重视产品质量,开始拼服务,因此,中国的企业还是被看好的,长期来看,也是值得投资的。

有受访者建议,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这对中国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企业应当创新发展方式,紧紧把握住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脉搏,借力、顺势,注重长期投资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提到对小微企业的重视,认为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并且国家对小微企业进行了一定的扶持,但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是小微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障碍,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质量。未来,国家需要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推动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企业管理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企业的管理水平,甚至更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发展规模,完善的内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发现,对中国企业的“管理质量”打分,其中,小于等于5分的评价比重最大,占总比的26.67%(见表4)。表明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管理质量还有待完善和提升。

不可否认,质量管理方面中国企业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与国际化大公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中国企业目前还处在规模扩张阶段,企业高管更注重发展速度和规模,而对企业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的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并没有一个健康的企业形象和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国际影响力。

受访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不同层面的管理建设,从董事会到高管,从部门到个人,从管理体系到安全生产,从企业发展理念到企业文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效率,运营的效率决定企业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的管理质量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每个企业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吴少平认为,企业要立足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化推进,切实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寻求并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表2分析,调研者对中国企业的企业发展的评价5—8分占主要比重。表2通过表3分析,调研者对中国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评价6—7分占主要比重。表3通过表4分析,调研者对中国企业的管理质量打分小于等于5分比重最大,中国企业管理质量还有待提升。表4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度高,建议形成责任长效机制

中国企业数量众多,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还是少数,主要是大中型企业,但中国更多的是小企业,小企业受困于实力、资金、规模等因素,很难有精力去做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

对于五个维度选项的关注度,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包含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社会公益等内容的“社会责任”选项的关注度最高,在问卷调查中有一项是要求受访者对五项中的其中一项发表自己的观点,结果,在受访的企业高管、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中,对“社会责任”项评价最多,占29.87%,其次是包括研发投入比例、专利数量、企业创新能力、海外营业占比等内容的“企业发展”选项,占27.27%(见表5)。

值得一提的是,对受访企业分类统计发现,传统产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为44.44%,而新兴产业企业则对“企业发展”的关注度最高,达58.33%(见表6)。

同样,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打分环节,大部分受访者对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等社会责任问题表达了关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按10分制打分,“社会责任”选项的打分情况是,6分以下(包括6分)占总比分的61.11%,其中小于5分(含5分)占38.89%(见表7)。(下转第十三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