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是城市转型的原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张庆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晓梅吴明张骅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张庆军:产业升级是城市转型的原动力
张庆军:
合肥产业调整升级目标就是要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立足区域、瞄准国际国内前沿和高端,以创新转型升级为发展导向,按照工业4.0的思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合肥产业竞争力及国际化水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表示,总理在报告中的这一论述符合合肥市的发展现状,对合肥市产业转型升级有很强的针对性,合肥市就是要把产业升级作为城市转型的原动力。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全球视野确立了合肥市发展战略定位,首次将合肥与南京、杭州并列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为合肥转型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合肥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家电、装备制造、汽车等六大主导产业与指导意见高度契合,也与合肥整体产业调整升级相一致。
张庆军认为,合肥产业调整升级目标就是要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立足区域、瞄准国际国内前沿和高端,以创新转型升级为发展导向,按照工业4.0的思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合肥产业竞争力及国际化水平。
对于产业升级所采取的措施,张庆军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是推动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把握世界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中发力,打造若干全国性、世界级、国际化的产业集群。
其次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围绕装备水平、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品牌价值、节能减排水平、综合竞争力等“六个提升”的要求,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工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着力培育壮大智能家电、汽车及重大车辆产业集群。全面推进瑶海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
再者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运行机制。支持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和量子通讯、未来网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动国内外知名企业、跨国公司在合肥设立企业技术中心。深化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国家在合肥再布局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规划建设一批科创新区。
第四是加快服务业发展。围绕提升对制造业的服务支撑能力,加快发展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现代物流、航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服务居民需求,创新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商业模式。聚焦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
在谈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张庆军一直对合肥市的光伏产业充满信心。他说,近年来,合肥光伏产业倾力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文章,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光伏生产企业已有30余家,其中龙头企业8家,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的光伏产业链。2014年,全市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逆变器产能达8GW,完成产值246.8亿元,同比增长69.9%。同时,围绕“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光伏示范推广应用,全市光伏电站装机规模达225MW,涵盖工业厂房、商业建筑、学校院所、鱼塘、城乡居民家庭等领域,累计完成300户贫困家庭光伏电站建设任务,安装太阳能路灯7200盏。市光伏企业在市外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达1.5GW。
强化对外开放,同步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实现人才、技术、资本流动的纽带,也是提高产业调整升级水平的重要依托。合肥市作为一个内陆沿江省份,开放程度的高低将决定着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
对此,张庆军认为,对外开放平台为先,合肥市要高水平地建设“四港”(合肥水运港、合肥国际内陆港、合肥航空港、合肥跨境电子商务港),“三区”(合肥综合保税区、合肥出口加工区、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一中心”(合肥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等开放平台。加强开放合作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更加有效、具有活力的开放合作新模式。密切关注跟踪上海自贸区发展动向,争取建立合肥自由贸易区,逐步实现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行政法制化。加快长三角大通关建设,探索“属地申报、属地验放”货物通关模式,开展关检联合通关试点。
张庆军说,开放型经济既需要外力来参与,也需要走出去与他人谋发展。合肥市要创新利用各种招商资源,吸引全球500强、央企、知名民企进行战略重组布局,再谋划引进一批大项目。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序引导本地龙头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加强与俄沿岸联邦区、东盟、中亚、非洲等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增强价值链整合和国际经营能力。坚持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提升在技术标准、价格决定等方面话语权,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按照国际化和市场化要求,完善现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法规制度。
张庆军强调,一个城市能否有吸引力,成为国际俱乐部中的一员,关键是你有没有国际化的影响力。合肥市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修复、保护和利用一批文化古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际文化名城。紧跟国际文化创意发展潮流,不断创新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行业发展模式,培育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国际文化品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与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和跨国公司共建科技合作国际化创新载体。深入实施“百人计划”、“228”产业创新团队工程,引进与培育一批国际化人才。推动在合肥高校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与交流,建设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实施公共场所和公共机构双语标识工程,完成城区公共场所和公共机构标识改造。探索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和国际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