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产业公司
 

2015年3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打响连接战周鸿祎押注“万物互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互联网打响连接战周鸿祎押注“万物互联”

连接各行各业以及各类产品和服务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下一步发展的共识,就在腾讯公司马化腾的“互联网+”议案巧遇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前夕,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对其早前提出的“万物互联”概念做进一步阐释。

在日前举行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上,周鸿祎表示,万物互联将会改造所有的产业,传统企业要想办法从一次性的交易,变成和用户保持长期联系,持续不断地提供服务,实现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

这是一个时代

谈及互联网的这种连接趋势,周鸿祎和马化腾不约而同地在后面加上了“时代”一词。

去年9月在第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周鸿祎第一次提出了万物互联网的概念,他认为,下一个五到十年互联网将会进入万物互联即IOT(InternetOfThings)的时代,这也将是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互联网3.0版本。

周鸿祎解释说,万物互联时代,互联网将把今天我们所有能看到、能想到、能碰到的各种各样的设备,大到工厂里的发电机、车床,小到你家里的冰箱、插座、灯泡,到每个人身上戴的戒指、耳环、手表、皮带,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连接起来。

在随后的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发表了《连接时代的探索》的主题演讲,他说,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正在诞生新商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早前被认为是新经济的互联网正在和所有的传统行业结合发展。

周鸿祎也对IOT的外延做了新的解释。他说,这个“T”(Things)不一定是物品的,也可以是任何一个行业。这就将万物互联从单纯的设备扩展到了各行各业,比如说快的打车、嘀嘀打车,还有一些送餐公司、外卖公司。

中央层面也明显看到了互联网发展的这种趋势和机遇,政府工作报告中前所未有的8次提及“互联网”一词,其中包括“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词汇,从国家层面表明了促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特别是制造业融合的意图。

铺垫安全需求

从周鸿祎第一次提出万物互联的背景不难发现,他此举一定程度是在为360的安全业务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做铺垫。因为互联网连接到哪里,信息安全的需求就会扩展到哪里,360的安全市场相应地就扩展到了哪里。

根据周鸿祎估计,未来所有的设备都会内置一个智能的芯片和智能操作系统,未来五年内至少有100亿—200亿这样的设备连接互联网。这些设备7×24小时连接互联网,时刻不停地在产生数据,真正的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信息安全的需求势必水涨船高。

在去年年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周鸿祎更是直言,在工业互联网时代,IOT技术安全为360提供了连接现实世界的延伸机会,目前360已经在智能硬件上做出新产品,但未来还会专注于做安全产品。

智能硬件无疑是360从网络世界连接现实世界的第一站,这一路走得并不顺利。前两年做手机、路由器都有过失败的教训,周鸿祎也坦言互联网公司做硬件是个大坑,但是这家公司的硬件业务还在持续。

目前,360一方面积极推出自有品牌的硬件产品,包括路由器、智能手环、摄像头等,还刚刚与手机硬件厂商酷派达成了在手机产品上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则通过旗下奇酷网,打造一个集产品曝光、评测、销售等于一身的智能硬件聚合平台。

引领商业变革

周鸿祎认为,万物互联利用互联网实现用户、客户和厂商之间的连接,企业通过连接掌握相关用户的大数据之后,双方不再是一次性的买卖,可以通过数据开发挖掘用户更多的需求,进而发展成为长期关系。

“未来能赚到钱的,肯定是与用户有着长期联系的公司。比如过去做电视的,用户把电视买回家跟企业就没有关系了。但是现在互联网智能电视被客户卖回家之后,服务才刚刚开始。今天给你推荐几个游戏,明天给你推荐几个电影,生意就不一样了。”周鸿祎说。

早前互联网电视品牌乐视TV高层在谈及与传统智能电视的区别时即表示,乐视TV是第一个知道用户在做什么的电视,这意味着,可以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留下的数据中挖掘到更多的需求,为建立多层次的盈利模式奠定基础。

所以周鸿祎强调,用户特别重要。“当你在向互联网转型,想成为互联网上重要的角色时,你首先要忘掉我怎么换个途径打广告,换个地方卖东西。你应该想一想能给用户做点什么,让客户觉得你还挺有价值的,然后来积累你的用户基础。”

而在这个过程中,万物互联在物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没有智能化,没有连接,没有能够长期黏住用户,就无法收集用户的数据,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模式自然无从谈起,企业与客户之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一锤子买卖的阶段。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