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两会·国有企业改革8大模式调查与探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两会·国有企业改革8大模式调查与探析
 

2015年3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混合所有制改革之中储股份模式:
引入外资做大跨界生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笛

混合所有制改革之中储股份模式:引入外资做大跨界生意

中储在全国114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拥有42个仓库。

在物流地产渐热的今日,拥有大量相关产业的中储在2014年引入了一笔来自新加坡物流设施提供商普洛斯的资本。

作为“外资入央”的一个案例,在资本本身所能带来的中储负债压力的缓解以外,双方在物流地产运营方面未来可能达成的优势互补更将成为这一案例的关注点。

引入外资的直接考量:

改造原有仓储

对中储而言,在2014年8月引入普洛斯的资本并非突然之事,在2014年2月底,中储股份就已披露了一份定增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10家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83亿股的股票,募集总资金不超过19.9亿元。

引入资本,中储的实际考量之一是为了缓解自身负债所带来的压力。在这份定增预案中,中储提示,截至2013年9月,中储的负债率达到了55.53%。这一负债率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公司财务费用的快速增长,2013年1—9月,中储财务费用达到了7186.15万元。

在负债率增高的背后,是经济环境的变动带给中储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影响增长。从2012年起,钢铁、建材、煤炭等生产资料的物流需求呈下降趋势,而食药、快消品等生活资料的物流需求逐渐上升,这对于拥有众多生产资料型仓储的中储而言,并不是有利的影响。在2013年,中储的净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比同期下降15.87%和19.41%。

对于正处在转型中的中储而言,无论是原有仓储的改造还是进行新的仓储筹建,无疑都需要相当的资本,吸引外资进入企业最直观的影响便是可以带来一笔不小的资本。

2014年8月,中储发布了一份公告,在公告中告知了中储股份已与CLH12(HK)Limited———普洛斯为了此次入资而成立的转向公司签署了认购合同,后者将作为战略投资者以19.92亿元现金全额认购定增股份。

在入资后,普洛斯将间接持有中储15.34%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持有公司43.45%的股权,中储的实际控制人并未变动,仍为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合作背后的资本玩法:

布局物流地产

带来直接的资本利益并不是这起外资入央企的全部意义,对于中储和普洛斯而言,更多的意义在于接下来双方在物流地产运营方面可能的优势互补。

对中储而言,仓储物流是其长期善于从事的行业,而与此类似却并不相同的物流地产对中储却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实际上,根据中储的年报显示,中储真正开始进入物流地产行业是2013年,在年报中,中储称2013年是中储物流地产的“起步年”———这一年中储完成物流地产投入10.5亿元,包括南京一个房地产公司的成立与唐家口项目的方案设计等。

以物流地产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确实为中储迅速地带来了一些可观的收益,仅在2014年上半年,中储就曾因为南京项目一期股权整体转让而获得了3.57亿元的利润总额。

总体而言,中储在物流地产方面的发展仍具有着很强的优势,这些优势很大程度来自中储无与伦比的资源积累———中储在全国114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拥有42个仓库,仓储客户5000余家。但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中储物流地产之路的绝对顺畅,毕竟在物流地产领域有着一些不同的玩法。

而这些玩法,正是普洛斯所擅长的。成立6年时间的新加坡普洛斯通过基金管理的模式,迅速地在亚洲市场成为物流地产运营商中的翘楚,在中国物流地产的行业占比已经超过50%。

股权层面的交易并不是中储与普洛斯唯一的关联,在这之后的是双方以物流地产为核心结成战略合作的大背景。

成立合资公司成为了双方合作的另一项举措。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进行现代物流基建设施的开发与管理,普洛斯在合资公司中占比49%,中储占比50%。合资公司对中储股份未来拓展的用于现代物流设施开发的物流用地将享有优先开发权。此外,普洛斯也享有对中储股份现有土地和设施再开发时与中储股份的优先合作权。首批项目合计土地面积达到5328亩(335万平方米),包括郑州南阳寨—恒科物联网配套物流园区、洛阳综合物流产业园项目、中储西北总部物流基地项目等。

而在接下来,双方还将在资本市场、资本优化结构与资金运用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一位中储方面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会有一个关于双方合作的具体举措公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