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今日华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今日华兴
 

2015年3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按照2014—2015年华兴集团总结报告的精神要求,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和新局势下,2015年,华兴工业地产将看脚下、望远方、搏未来,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看脚下望远方搏未来

华兴公司董事长孙宪华提出,2015年的华兴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不抱怨、不懈耽不放弃的心态适应新常态。为此,各部门、各公司负责人积极响应,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以全新面貌迎接新挑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桂亮

华兴公司董事长孙宪华提出,2015年的华兴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不抱怨、不懈耽不放弃的心态适应新常态。为此,各部门、各公司负责人积极响应,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以全新面貌迎接新挑战。看脚下望远方搏未来

2015年1月,在达沃斯经济论坛的多个场合,李克强总理针对国内经济形势,就创新创业、产业聚集、产业结构调整等主题进行了深度的阐述,指出了未来的中国,将主动适应新常态,力争实现经济“双中高”。一时间,产业集聚、市场创新、转型发展、顺应趋势、整合资源、推进改革等,成为舆论热门词汇。

他山之石

与总理的理念相呼应,国内经济领域也在积极推动创业、创新、产业聚集、平台整合。创新工场、小米、华为等业内翘楚表现抢眼。

海尔则成为家电行业变革的激进者。2013年海尔应对互联网冲击,开始推进小微企业发展,人人皆“创客”,小微创业平台不仅只对员工,同时也对社会各界开放,小微企业可以自主经营、决策、分配,可以直接面向用户,积极参与新经济,拥抱工业4.0时代。

海尔创客模式和打破固有的组织形式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商业体制,对全球一流人才的吸引、对创新孵化机制的理顺,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不但如此,通过吸引风投、管理层跟投等方式,有力促进了自主创新、创业和资源的有机整合。

踩准步点

宏观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业界发展背景,为华兴工业地产的经营提供了厚实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施展空间。“新常态”条件下,工业地产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工业地产是投资驱动型产业形态,致力于打造产业聚集平台,与以互联网、移动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创新/创业经济密切相关,并可通过产业聚集、小微创业企业聚集、中小型企业聚集、瞪羚企业聚集等效应,汇集周边具有高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成长性、高效能资本吸引等特点的“小巨人”企业,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作为区域经济引擎,为地方城市注入动力和活力。

目前,随着全国、全球性的新经济发展,工业4.0时代的到来,来自产业内部的创新动力已经觉醒,工业地产或产业地产,越来越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地发挥出物理平台、产业辐射、产业推进器孵化、创新和创业引领、延伸和完善产业链等综合性功能,不但能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也日渐突出。

按照2014—2015年华兴集团总结报告的精神要求,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和新局势下,2015年,华兴工业地产将看脚下、望远方、搏未来,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适应新常态,就是首先要认识新常态的本质,不断适应市场,并持续寻找适应新常态的可行道路。在经营探索的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转型的过程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不是一两条政策口号、也不是几个政府文件就能一下子完成的工作。

“跟进”发展

在《我的父亲邓小平》里,邓榕(毛毛)写到小时候问父亲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那么前途未卜,他是怎么走过来的,小平同志沉默片刻,回答说:“跟着走”,便再无言语。

今天的新常态,是中国经济此前未曾出现过的现象。面对新经济浪潮的冲击、传统产业进入转型、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等多因素综合,这种复杂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经济“长征”。生逢其时、其世,参与其间的企业,正在经历和参与这个从未有过、也无法向他人借鉴的事情,在这样的复杂态势中,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我们,只有适应市场变化、不掉队地走向经营成功,确保企业存活的根本办法,只能是“跟着走”,在实践中学习,在市场风浪里搏击,在新经济的长河中找准潮流,在“摸着石头”的过程里“过河”,并赢得生存。

中国经济经过三任总理的调结构、转方式,在新常态条件下,每个企业管理者都要常看脚下的路,就是要确保经营不出偏差,确保方向;望远方,就是要发现市场未来趋势,找到经济发展脉络,探索行业未来发展轨迹;搏未来,就是要整合所能整合的全部资源,做好准备,积蓄力量,相信未来会更好,“不抱怨、不懈怠、不放弃”,不动摇,也不折腾,为未来前景而奋斗。

(作者系华兴工业地产公司总经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