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动OR荣光中沉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晓芳
顺势而动OR荣光中沉沦?
2014年,是中国首批开发区成立30周年,谁都无法忽略开发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成就:仅以2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截止到2013年,其生产总值近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财政收入1.3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9.8%;进出口总额近8000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8.7%。
然而,我们也无法忽视开发区当下面临的严峻形势。
脱胎于传统政府,又始终以贯彻地方政府意志为方向的开发区模式,符合刚刚过去的那个速度至上、效益优先的时代,也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期最大限度地积累了原始资本。
但是,一切俱往矣。受益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全球大规模产业转移浪潮的开发区,随着转移浪潮的逐渐消退,原有的单纯引入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方式已不再适用。更糟糕的是,经济发展也开始转向创新驱动,而开发区的产业链条更多地还是处于中低端。
在发展方式上,以土地开发为支撑的开发区在土地日益紧张,国家严控用地指标的背景下,发展空间逐渐受限。
此外,为解决地方债的43号文件的出台也让开发区既有的、以政府担保负债经营滚动开发的模式难以为继。
而政企不分的管委会运作模式一方面为腐败问题埋下隐忧,让开发区从“发展高地”变为“腐败洼地”;一方面也让开发区在这个市场经济日渐发达的新常态形势下显得格格不入。
旧有模式已步入黄昏,改革转型蓄势待发。
对于发展了三十年的开发区来说,惯性巨大,即便做出改变,也注定将是个漫长的过程。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确实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前,开发区都将面对更多的质疑、竞争与博弈。
然而,这是唯一的道路。在这个转折的关键期,不顺势推动转型改革,便只能与过去的时代一起埋葬。
同时,开发区又面临着自贸区、新区新城等新开放时代的新事物的挤压。我们不希望看到开发区就这样在默默无闻中被人遗忘;我们期待开发区在前30年成功的基础上再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