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
折射中国经济升级的迷茫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产业园区折射中国经济升级的迷茫
中国几乎所有的产业园区都面临着共同的困境:招商难。
目前全球最高端、最时尚、最有前景的产业,在中国差不多都能找到相应的产业园区。比如,创意产业园区、机器人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等等。然而在时髦概念的背后,这些园区普遍面临着核心企业、核心技术、核心人才的空心化问题。一拥而上的“概念”型产业园区热,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产业园区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说严重一点,新兴产业的园区能不能发展起来,事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能不找到方向感和突破口。换句话说,目前产业园区所面临的困境,也恰好反映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迷茫和困惑。
经验失灵是新兴产业园区所面临的第一大困惑。中国早期产业园区建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借了产业国际分工转移的大势。30多年前,中国的产业发展状况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落差。中国的产业园区有着以超国民待遇吸引外资的热情,发达国家有着向外转移低端或中端产能的需求,这两者的不谋而合让中国的产业园区迅速获得其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
时过境迁,现在中国新兴产业园区所需要的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恰恰是发达国家不愿意向外转移,甚至是严格控制向外转移的。面对发达国家新一轮的技术封锁政策,中国的新兴产业园区可以说是束手无策。而对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取消,也让国外高新技术企业无法获取到远超本土的超额利益,致使其缺乏到华投资办厂的动力。
同质竞争是新兴产业园区所面临的第二大困惑。既然是新兴产业,那么其人才、技术、设备、经验等要素一定是稀缺的,产业园区的作用和优势就是吸引和聚集全行业的优势资源,形成产业和人才的聚集优势。然而,国内新兴产业园区却因为一哄而上的新兴产业热,不得不面对要素竞争和资源分散的局面。
新兴产业要素资源稀缺,市场也需要培育的过程,并没有传统产业那样大的发展基础和市场空间。而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域又都有自己经济增长需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这是一个巨大而且尖锐的矛盾,想让哪个区域主动撤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不但有经济利益驱动,而且还有政治和荣誉驱动。但全国争抢新兴经济蛋糕的结果,只能是造成稀缺资源的严重分散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贻误发展新兴产业战机。
从这个角度上讲,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多应当是对产业布局的主动调控。用经济手段引导稀缺资源向有优势的区域和园区集中。客观上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行政区域,各行政区域又都有着自我利益诉求和财政支持手段的大国,完全靠市场手段,是无法实现对新兴产业布局优化调控的。国家应当制定分省区的总体产业规划,用句时髦的话讲叫做顶层设计吧。
当然,这个过程中区域领导的观念转变也非常重要。区域经济要学习企业经营中的定位理念,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结合全球性的产业升级和分工,制定好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主动避免争抢所有新兴产业蛋糕的问题发生。事实证明,盲目追求发展新兴产业,用过度财政手段吸引优势资源或稀缺资源的做法,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
新兴产业园区担负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先锋官角色,承载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希望。对于破解园区目前的困境,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全国统筹化、局部市场化。中国在新兴产业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中已经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市场机制不支持重大研发投入的国情下,只有像发展“两弹一星”那样动用国家力量,才有可能实现重大突破。而核心技术的拥有,特别是研发、应用以及运营三种人才队伍的形成,才是新兴产业园区能够形成产业优势,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