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全球化或遭掣肘
配套设施不完善、假货风波持续发酵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配套设施不完善、假货风波持续发酵阿里全球化或遭掣肘
自去年双十一以来,全球化一词频频出现在阿里巴巴集团高层口中。近日,在该公司CEO陆兆禧、董事局主席马云相继强调的今年三大战略中,全球化更是其中之一。
实质上,在近几年内贸电商系壮大的同时,阿里海外业务始终在低调拓展。阿里努力将天猫、淘宝等内贸平台推广到海外。
不过,尽管马云长袖善舞,阿里全球化仍然面临着显而易见的困难,这不仅包括一直就存在的淘宝售假问题,还有国内外经济走低带来的需求降低问题。阿里全球化布局加速
阿里最早就是从外贸业务起家,主要服务企业客户,即阿里巴巴B2B平台,通过全球速卖通提供小额的快速批发服务,并通过支付宝国际账户进行担保交易,因此被卖家称为“国际版淘宝”。
随着阿里在内贸B2C市场的成功,它对外贸经营的思路也开始从B2B向B2C转变。2014年1月,阿里新组建国际B2C事业部,这个事业部包括已有的全球速卖通业务、淘宝网国际业务,以及刚刚上线的天猫国际业务。
陆兆禧日前解释阿里的全球化战略时也表示,最早的时候外贸是B2B模式的出口,未来可能是B2C和C2C出口。现在阿里做的事情可以看得到这个增长已经非常大。
除了面向海外推广自身的电商品牌,阿里还在陆续投资、收购本土电商平台,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与海外市场的距离。如2013年投资美国体育用品电商Fanatics,2014年投资了美国奢侈品购物网站1stdibs,随后还上线注重美国本土特色的电商11main。
与电商平台配套的各个环节也在布局当中,这包括支付宝在澳大利亚成立的子公司以解决跨境支付问题,菜鸟网络则紧锣密鼓地与各国邮局展开合作以解决配送问题,甚至还创立了保税区、集货仓等模式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缩短配送时间。配套基础设施尚待突破
去年双十一也是阿里全球化的第一场公开战。
双十一之前,官方就提出国际化将是主要方向,并在海外市场同步启动了双十一的线下推广活动。阿里还在邮费上给用户全额补贴,除了个别超大件商品,参加双十一的商品当天免邮费。
预热阶段,阿里跨境B2C事业部负责人吴倩就表示,双十一预售期间海外销量超出预期,不少商品被抢购一空,相信会在整体销售额中占据不小的份额。据称,参与这次双十一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217个,但是阿里始终未对全球化业务的具体销售数据给出说明。
有天猫卖家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全球化肯定是个方向,但是目前存在诸多障碍,首先是语言上的障碍,其次是物流,配送时间上,配送成本高,尤其是成本高让消费者难以承受,而且跨境支付在体验上也难以做到境内支付那么便利。”假货问题影响愈加凸显
阿里全球化的远不只是配套基础服务的不尽完善。假货问题带给阿里全球化的阻碍最近正在变得非常突出,有媒体称,自美国当地时间1月30日起,已有8家中美法务机构对阿里提出集体诉讼,致使阿里股价近期持续低迷。
有市场人士担忧,此前部分中概股公司在遭遇集体诉讼后,均遭遇市场做空,而此次阿里也有可能因集体诉讼面临做空危机。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马云四面出击,先是与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会谈,消除事件给淘宝假货问题的政策影响。然后积极寻求与国内外政策部门的合作。
近日,阿里还和美国消费品安全协会达成了一个主动保障消费安全的重要协议。通过和这家直接隶属美国联邦政府的机构建立直接渠道,阿里会快速处理来自该协会的请求,下架被召回和禁止的商品,以免其流入消费者手中。
也有观点认为,阿里启动全球化的时机也不太好,因为中国GDP增速进一步放缓,刚刚公布的1月进出口交易额持续下滑。全球经济更是面临下行的风险,经济萎缩会降低海外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包括对阿里全球化业务提供的产品。
不过,有外贸B2C企业人士对记者说:“经济下行只会降低集装箱式的大额进出口交易,海外消费者对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的需求仍然存在,电商进一步降低成本反而会受到青睐。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外贸B2C一直处在黄金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