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投资巨亏不担责也是一种腐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金开平
国企投资巨亏不担责也是一种腐败
长期以来,国企投资出现巨亏,都由国家买单,高管仍可全身而退,至多行政处分,鲜被追究刑责。面对数亿元乃至数百亿元的巨亏,这些国企CEO们所表现出来的无所谓和超乎常人的冷静,与投资决策前的亢奋、草率判若两人。尽管相关方面一直不断完善国企重大经营决策管理程序,但严重的权责不对等,仍导致这些决策管理程序形同摆设,企业内部的监督被边缘化或形式化。
2007年,中冶集团在没有对市场充分分析,甚至对唐山恒通的资产负债、设备技术情况都不了解的前提下,投资10多亿元重组唐山恒通,至2011年的4年间,中冶集团亏损达46亿元。很显然,造成如此严重损失就是盲目决策所致。
一个人才济济、有着看似严谨的决策程序的央企,在重大投资前不仅不对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就连投资对象的具体情况也不十分了解,这种“义无反顾”的决策,实属“不正常”行为。
令人不解的是,在如此巨亏的情况下,公司自然人股东梁士臣(恒通原实际控制人)却过得十分富足:在湖北宜昌一举拿下5000亩地,计划投资200亿元,形成年产能1000万吨涂镀板企业,并于当年举行了二期工程投产仪式。
中冶的巨亏,有两个问题必须搞清楚,第一,在2007年作出投资重组恒通决定时,是否经过决策管理程序,又是怎样被通过的?第二,明知债务负担沉重、财务成本极高、设备改造难度大,且在重组过程中已存在明显漏洞时为什么不及时中止?导致如此亏损后果的人也许会说“就当交了学费”,但如此昂贵的学费如果不是国家买单,谁又会如此慷慨呢?
钱去了哪儿?至今没个交代。这种慷国家之慨,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其实也是一种腐败。
再说投入5个亿的铁道部12306订票网站,本意是采用现代科技,最大程度地方便广大旅客,节省他们的时间和成本的大好事,却因为每逢抢票关键时刻都要“瘫痪”而招致百姓一片骂声。3年来,关键时刻的“瘫痪”证实了铁道部当初巨资投入的网站运行公司是不具备技术能力的,也是失误的。反观阿里“双十一”,流量大于12306数倍却依然十分“健康”,基于此,12306不得不依托阿里云为购票网站提供技术帮助,而且是免费的。3年前投巨资没得到应有的效果到如今阿里集团免费解决技术难题,冰火两重天的结果难道不能佐证投资决策的草率吗?
国有资产如果成了无主资产,对国家而言是十分危险的。国企拥有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却使很多投资打了水漂,应该不是“交学费”那么简单,极易导致权力寻租,石油系统的腐败“灾情”就是最好的证明。从表面上看,无论央企还是地方国企,都有国资委和组织部门管着,国企内部的监督机制也较为规整。然而,国资委只负责考核资产经营和企业负债情况,组织部门只负责国企顶层任免,很难防范国企盲目投资或决策腐败。多级委托、代理关系的软肋和流于形式的问责制,致使导致巨亏的担责极其廉价,即便是决策者人为因素所造成,也鲜见在阳光下晾晒。
另一方面,国企巨亏不担重责,一些拥有决策控制权和信息优势的人,往往会从中获取种种私人利益,以国家巨亏为代价换取个人的钵满盆满。
因此,除了健全和严格执行国企决策管理机制外,还要有一套完善的全责对等的投资决策失误追究制。国企投资巨亏必须担重责,并将非涉及企业机密的投资事项必须及时向监管部门和社会公开。公检法系统也应从法律层面,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刑责追究条例。只有这样,国企投资巨亏背后的权力寻租、贪腐行为才能真正得到遏制,巨亏现象才会减少。
国企的盲目决策、随意投资也是一种腐败,并且会派生和酝酿出许多其他腐败,如果说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那么盲目决策造成巨亏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