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产业公司
 

2015年2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挂号网吞“金象”
腾讯移动医疗再落一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博

挂号网吞“金象”腾讯移动医疗再落一子

近日,有多家媒体相继爆出,在2014年10月刚刚获得由腾讯领投1.065亿美元融资的挂号网,已完成对复星医药下属金象网的控股。《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复星集团旗下的复星昆仲作为跟投者也参与了上述对挂号网的融资。

为此,业内有分析指出,在阿里投资广药白云山之后,腾讯借助挂号网与复星医药产生关联的意义格外重大,不排除二者未来在大健康领域开展更深入合作的可能。医药电商助挂号网完善盈利模式

对挂号网本身而言,有望通过收购行业排名靠前的金象网,打通从挂号到问诊,最后购药解决健康问题的过程,形成互联网健康服务的闭环。

据记者了解,挂号网提供免费挂号的同时,需要承担11到14元的单次挂号运营成本。此前有媒体报道,2013年,挂号网就曾因盈利模式不明等问题遭投资人撤资。

挂号网方面向记者介绍,除了复星医药,挂号网同时与国药集团等大型健康消费品平台和药厂发展合作,希望利用这些医药集团的配送体系将其辐射范围扩展到乡镇一级。更重要的是,借助“微医院”平台,挂号网实现了全国700多家医院内网的数据和互联网用户需求的交互,为患者就诊过程中提供移动电子病历支持。

挂号网CEO廖杰远说:“我们跟医院系统是打通的,做处方认证是得天独厚的。处方药网络销售要开禁还涉及一些问题,比如处方怎么上传、谁来确定这个处方是医生开的。挂号网和医院的HIS系统是打通的,谁都动不了处方,是铁打的认证,业务链就此打通。”

据估算,每月有500到800万的病人通过挂号网进行挂号,作为潜在的消费者,这个群体对药品、健康消费品及健康服务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一旦互联网售药解禁,凭借金象网成熟的平台和销售物流支持,挂号网所掌握的这部分电子处方将成为医药电商竞争中一件有力武器。腾讯“智慧医院”布局雏形初现

除了用户,挂号网还为腾讯提供了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所必需的入口。医疗服务体系相对封闭,互联网企业想要切入到诊疗流程中的难度很大,而挂号是医疗服务的第一环,联手挂号网后,腾讯可以将微信接入挂号网在全国的医院资源,借此与阿里支付宝钱包的未来医院项目竞争。

事实上,2014年腾讯在移动医疗领域大动作频出,先后投资了主打品牌专科医生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邻家医生,研发穿戴式设备和医疗健康服务的缤刻普锐以及在全国拥有400万专业会员、200万职业医师的丁香园。从诊断前的挂号,到医疗中后端的诊断、跟踪、社交连接,腾讯基本已经建立起一个职能划分明确的医疗O2O产业链,并通过结合更多的合作伙伴以微信支付来完成最终的闭环。

易观国际分析师郭阳对记者分析称,不排除腾讯未来会对平台上的互联网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丁香园的医生资源和挂号网的患者入口可以直接连接医患两端,为微信、手机QQ上大量用户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廖杰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微信医疗挂号的服务团队将成为挂号网团队的一部分”。

据悉,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200家医院接入以微信为平台的腾讯“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并均已实现微信挂号功能,另有近100家医院可通过微信为患者提供从挂号、取药到后期监测在内的全流程医疗服务。“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雏形已经初具规模。

不过专家同样指出,腾讯规划究竟能否平稳落地,还需要看医院的配合程度,以及卫计委的政策走向。“信息化只能解决流程的问题,不能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趣医网董事长李志说。移动医疗产业发展需注意政策风险

一家同样经营挂号业务的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帮助医院建设与运营挂号业务本身成本并不大,主要与医院主管部门谈判的时间成本比较高。在支付方面也是,由于中国目前并没有第三方代表医院的行业组织,这意味着任何改革的进行,要想让医院参与进来,就必须一家一家医院去谈,时间成本和谈判成本非常高。因此,目前主流的移动医疗平台上,多以聚集医生和患者为主,以医院为焦点的移动医疗平台并不多。这也是腾讯和阿里在整个产业布局中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

对此,廖杰远也坦言,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在医院的实施。每家医院的具体厂商都不一样,医院的前置服务器我们都要做接口,都要维护这个接口。除此之外,自费支付人群有限,商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难以将移动医疗纳入保障范围等问题也是移动医疗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移动医疗在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政策风险。因为无论是挂号还是支付,都是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平台的发展甚至生死都取决于资源方即医院的资源和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政策。一旦有类似广电封杀视频类APP的禁令出台,或是医院强行断开与平台的联系,自建官方挂号平台,整个产业链都会陷入困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