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全球化
 

2015年2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欧盟QE与大宗货物下跌成中国新机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时飞

欧盟QE与大宗货物下跌成中国新机遇

2015年1月22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规模。从3月起每个月购买600亿欧元,持续到2016年9月,若欧元区通胀回升接近2%则会停止购债。如果持续到明年9月的话,总规模接近1.2万亿欧元。欧洲央行此举意图再明显不过:只有如此大规模地进行突然袭击式的资产购买,才能有效对抗欧元区持续了六年之久的通货紧缩状态,从而有效恢复欧盟经济活力。

如果将欧盟QE推出的时间做一个国际层面上的横向比较,不难发现,国际大宗货物价格的下跌正是一个重要诱因。以石油、铁矿石为代表的国际大宗货物价格的下跌和美元开始升值,正好形成一个令人玩味的国际经济结构大循环。欧元区适时推出如此大规模的资产收购计划以重振欧盟经济活力,正是这一轮国际经济波动的必然反应。

如果将欧盟QE、国际大宗货物价格下跌等国际经济新动向进一步细微扫描的话,可以说,全球经济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结构性调整的新常态中。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大宗货物价格下跌趋势仍然无法有效停止,主要经济体的深度调整以重新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就会是各国经济决策层所必然考虑的重点。

身处这样一个利好和不利因素交叠并存的经济大环境中,中国经济结构理当从中分享到其所带来的利好,而不是再次成为不利因素的单独承受者。

欧盟QE意味着欧洲经济需要获得更充分的资金流动,欧元需要为欧洲制造业和出口提供更为充足的支持。伴随着其所推动的多米诺骨牌的纷纷倒下,大宗货物价格持续下跌的不利因素将会在欧元的宽松政策的激励因素中被抵消。考虑到中国因为美元升值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下降已成事实,再加上中国近些年在全球经济大潮中原有的制造业优势被逐渐蚕食的不利境况以及中国近些年在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在国际层面上的独占鳌头,中国经济深度调整所需要的国际大环境正由欧盟QE、国际大宗货物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利好因素所充实。

不言而喻,国际大宗货物价格下跌的确给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美元对人民币的走挺,也意味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盈利空间也正在萎缩。欧元区的货币宽松政策,持续释放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在增加欧盟国际采购能力、提升制造业和增加出口的同时,又为中国经济挂靠国际经济快车提供了再次踏入月台的机会。中国出口空间受到压制所存在的不利一面,恰好又为中国大宗货物的国际采购能力的提升和机会的获取所抵消。以中国市场的自我消化能力和国际经济对于中国庞大市场的依仗来看,欧元区的制造业的活力提升和出口增加,中国市场不可能不是重点。在中国已经具备强大的购买实力这一诱因的刺激下,流向中国的欧洲工业成品数量的增加,也将为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当然,这样的看法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毕竟,对于眼下的中国而言,大宗货物价格下跌的利好并未被充分吸收。因为长达三十多年的出口依赖型经济,很大一部分就是建立在将自己的大宗货物优势资源廉价出口的基础上。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充分利用好的战略调整机遇,时至今日已经变成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毫无疑问,欧洲经济活力的复苏,也意味着中国市场所提供的产品仍然能够进入到欧洲市场,但与之前存在明显差别的是,现在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必然已经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原先盛行的代工模式和初加工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在挑战也是机遇面前,中国市场的弄潮者没有理由不抓住这样的机遇,化挑战为充分机遇。

毕竟,欧元区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与之配合的基本背景是国际大宗货物的持续下跌。欧洲制造业的整体升级,意味着其产业升级这杯大羹仍然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者来分享。中国在过去三十年所形成的成熟的加工辅助系统,没有理由在这一轮先进技术带动的产业分享中获得充分机遇。当然,如果中国经济是在真正意义上进行深化改革和高精尖调整的话,不能每次都只是跟随着其他经济体的结构调整,但在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革新之前,国际经济的深刻调整所带来的利好,我们也没有理由不予以充分利用。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种机遇也不应当再一次为眼前利益所束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