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今日华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今日华兴
 

2015年2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工作作风。现在想来,这种作风也适用于华兴的技术工作者,适合于华兴的技术创新工作。

华兴技术立世倚重“群众路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顾典高

华兴技术立世倚重“群众路线”

重视技术梯队建设,保证华兴持续创新

在华兴公司,领导对技术人员成长成才的关注与关爱,已蔚然成风。

孙宪华董事长在多个场合上表达了对技术人员的关注和关爱,不止一次的召开技术人员座谈会,会上常说“技术人员都是公司的宝贝,对技术人员,大家是爱护有加……”有一次,开座谈会后,孙董事长还特别招呼我坐在他身边,让我觉得倍感亲切,也反映了公司领导对技术人员的关怀,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和动力,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感觉如果不能尽职,就对不起公司领导的厚爱。还记得另一次座谈会,负责玻璃技术攻关的白长鹏同志发言过后,孙董事长就做了重要发言,对技术人员应该如何增强质量意识、如何深入一线、如何承担责任、如何自我加压、敢于争先、务实实干作了要求,会后细细琢磨很有感触。

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无论你的学习成绩多么好,到公司后,如何做好理论联系实际是应该过的第一关。如何联系好实际,只有到群众中去,即深入到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熟悉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才能使自己迅速成长。

培养人才俯下身子

我1985年毕业,1986年调入公司,那时候公司名称博兴石材机械厂。当时我被分配到技术科,但考虑自己的实践能力欠缺,我便积极要求到车间实习,得到领导的批准后,我先后到了机加车间、安装车间和设备科实习了6个多月。

这段实习经历,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当时设计人员不足,不到一年,我便回到技术科开始设计画图。当时还是手工木制图版、铅笔画图,不论是产品结构设计、零件设计、还是图面布置,都常出问题。如轴承如何组合使用,箱体筋的位置如何布置,螺孔使用多大的,公差选用哪一种配合等等,总觉得不那么应手。于是,我便经常向当时技术科钳工出身的王云和老师请教,带着问题跟他一起交流,因此,他也成为我工作以来第一位实战老师。我还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等资料。经过几个小产品和工装的设计制作,觉得自己有了较大的提高。

华兴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是有历史渊源的。我成长的那时,正值改革开放时期,国内部分国营企业进口了很多意大利设备,但是国外产品的高定价,让许多新兴起的集体和个体企业望而却步。这就为我们的研发提供空间。

当时的技术科以我们四位年轻人为骨干,在老厂长和技术科长的带领下,着手开发板材加工成套设备,包括四立柱多片锯石机、校平机、6头连续磨和双头切割机,华兴做的这些产品设计,应该是国内生产最先进的设备了。当时不像现在用CAD电脑制图,设计员一人一张绘图板,画什么样的图,用多么大的纸,从什么地方下笔,事先都得计算好,否则,将前功尽弃。小图还好,大幅面图样有时一趴就是几个小时。时间长了,我们真有些烦,因为方案经常改动,有时晚上到十一二点刚画完的图,第二天又得改。几经反复,设计完成的图样终于投入试制了。

试制阶段,我们是天天跟着零件转,加工完成后,协助检查。到了试制车间,安装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整天和装配钳工一样,什么都干。整天一身灰、一手油。经过几个月的劳动,设备也装配完毕。虽然这套设备没有成为公司的主导产品,但也创造了不小的效益。

技术革新代代相传

现在想起来,团队合作,亲手设计,不仅对我们本人有意义,对公司今后走技术创新路线也形成了良好的开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那以后,随着技术人员的充实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我被调入公司刚成立的工艺科。

工艺科不同于技术科,那是零件制作和产品工艺流程的编制部门。这更离不开实战,经常是半天车间,半天办公室。工作难免在繁杂中乏味,但又深知领导期望,深知责任重大,因为错编工艺,就意味着出废品,就是损失。所以,针对实际问题,我们时刻重视着工艺改进。

有一次,锯石机的前后立滑板导轨面要加工成磨削工艺,由于加工过程产生热量而产生变形,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我们工艺科就承担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任务。

我们通过查阅手册、图书和资料,几经研究,大胆进行工艺改进,决定实行以刨代磨工艺。方案确定后,我就选刀头材料,设计刀杆,多次去济南请教专家,按设计图样加工刀头后,一次试加工成功,不仅加工精度高,而且加工效率也大大提高。为此,公司领导对我们的这个技术团队予以嘉奖,这个加工工艺一直使用到今天。

公司对技术的革新从未停歇。1992年开始的金刚石液压机的生产就是个例证。在3年多的生产过程中,我负责过生产调度,也做过质检工作。由于液压机的工作,其动作完全是液压控制,而且复杂程度高,所以通过液压机的生产、安装与调试,我还学到了很多的液压知识。补上了液压实战这一课,为以后产品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立标杆领先“世界”

时间转到1998年,公司从国外引进田园管理机,公司引进的是新产品,更是技术创新动向。

在这个产品设计中,我作为主设计人,参加了消化吸收工作。这种机型,远不同于石材机械,它小巧玲珑,管理机的主机,包括发动机在内,也只有120公斤,但技术含量却很高。除了发动机外,有变速箱、转向离合器、可调扶手和主传动离合器等。

一种近似的“精密设备”,它的技术含量,提示出公司未来的研发方向将以此为指向。就这件产品来说,仅其冲压式变速箱体就是当时难度较大的工艺。不仅材料选用要合理,成型工艺更重要。常常出现不是成型不到位,就是拉裂等问题。后来,经过向有经验的厂家学习交流,才解决了上述问题。有的零件受国内的加工工艺限制,我们试图改变设计和加工工艺。如原配的转向离合器的滚子分离机构,曾因为加工难度大,而改变结构设计,但经过试验,改变设计的结构操作难度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最后只好改回原结构,其中走过的“弯路”可想而知。但“弯路”却教会了我们应具备的研发精神,同时让我和同事们在教训中积累了经验。以后在农业机械公司工作的几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事情。

随着公司的发展,2001年,我又回到了较为熟悉的石材机械公司工作,技术科也升级为市技术中心。几年后又晋升为省级技术中心,我个人也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资格,而且由于工作的逐渐成熟,也相继担任了领导工作,但我从未中断过设计与创新,也从未中断过与一线工人的联系。工作中经常深入车间,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技术人员处理,在处理问题的同时,锻炼技术队伍。

在日益成熟的研发思路和研发体系中,公司更加注重吸收一线员工和一线销售人员的意见,让技术创新与广大群众和市场紧密相连。我也要所有设计人员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安排年轻的技术人员到市场锻炼、实战,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市场发现同行设备的优点,创新设计。每年不得少于30天的市场调研,将产品改进意见及产生的效益分析,与工资奖励挂钩。目前,技术中心承担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项目一个,国内先进水平的项目两个,在这些世界领先的项目中,华兴技术人员改变的是一项产品,得到的是一个“世界”。

(作者系华兴石材机械公司总工程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