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今日华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今日华兴
 

2015年2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华兴蔬菜生产机械化“点赞”———访中国蔬菜协会会长薛亮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胡兴国

为华兴蔬菜生产机械化“点赞”———访中国蔬菜协会会长薛亮

薛亮

对于蔬菜生产机械化行业来说,“农机+农艺”融合是必然趋势。对于华兴公司农装事业部来说,2014年是“转型+升级”突破之年。这一年,华兴围绕设施蔬菜的产业发展,成功研制了具有育苗、作畦、移栽以及田间管理的除草、施肥、喷药、收获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蔬菜生产机械化设备。该设备充分应用GPS定位、PLC程序控制以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使智能化的设施农业装备得到有机集成,适应了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合作社、种植园、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种植模式,实现了蔬菜生产“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对此,中国蔬菜协会会长薛亮1月20日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有效融合,华兴体现了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中国企业报》:在蔬菜机械的生产和研发上,华兴虽然有数年的历史,但您作为专家,有着数十年的专业积累,今天通过实地调研,请先谈谈您对华兴农机的印象。

薛亮:今天参观了华兴的农机制造车间,总体感觉不错,特别是看到华兴田园管理机,已经形成了机具配套的系列化,且经过了市场检验,说明在市场上有较为过硬的实力,这个产品形成量产,并且订单式产出,说明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认可度双双看好,这一点,市场的评价比我的评价更有说服力。另外,看到华兴推出的设施蔬菜项目,这个是见功力的活。通过育苗机演示,能感受到产品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还有移栽机、作畦机等,这些围绕蔬菜生产的产品,有技术含量,有市场需求,有生产能力,为同行做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现在华兴正在进行的拱棚机研制,这个在国内目前站到“拓荒”的位置。

《中国企业报》:就目前来看,我国蔬菜机械水平处在什么层次?有哪些特点?

薛亮: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已经基本实现,像小麦的生产已经实现了从种到收的机械化,可以说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特别是大型的机具跨区作业,促进了实现机械化进程。玉米、水稻插秧的机械化比重也有较大提升,但是蔬菜生产和粮食作物生产相比还是落后很多。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受制于蔬菜生产的特性,一是蔬菜品种很多,即使是相同的品种,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耕作方式,用同一种机械操作很难。二是从企业角度讲,农机与农艺融合度不够,比如播种、垄宽各地都不一个样,这就导致形成了机械品种多,继而带来的研发难、生产难、推广难。农业机械本身就是一个微利行业,所以,企业对其的生产研发很受制约。但是,我国的蔬菜生产机械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农机生产企业的技术提升空间很大。

《中国企业报》:您刚才提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企业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薛亮: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已成为制约蔬菜业快速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原因不仅存在于中国,发达国家也有,但我们表现得较为突出。受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蔬菜业很难实现机械化,比如垄宽、起垄高度,种植模式、灌溉等园艺做法,各地都不一样,所以,实现蔬菜农机和农艺的融合尤为重要,这种融合必须是双向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农机服从农艺,或农艺服从农机。再者,农艺也要积极适应农机的发展,农机研制上更多的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能够调节,容易换装等。这一点上,我从调研上感受到,华兴做了很多探索。比如,现在日光塑料大棚是东西走向,蔬菜种植却需要南北方向,我看到了我们华兴的机械,是顺着东西走向的起垄,但是播种后的株距是按照南北走向,这样生产起来还是南北向。再就是传统灌溉,好多都是漫灌,我看到华兴的机械,在覆膜时同时铺好了滴灌管,这些都是农机和农艺结合,华兴在这方面很值得推广。(下转第十四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