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以“互联网思维”的传统企业,许多还抱着“再等等、再看看”的观望态度,还揣着“我是老大我怕谁”的盲目自信。这些企业所谓拥抱互联网,其实只是跟风中的自欺欺人,或只是借势炒作。心不至,力何以达?
传统企业融入互联网
需确立全新商业价值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许意强
传统企业融入互联网需确立全新商业价值观
日前,手机企业魅族、家电企业海尔、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又“恋爱”了,三方将共同参与推动“魅族智能生态圈”的建设。同时魅族还将与海尔在物流仓储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其实,在魅族智能生态圈之外,海尔早就打造了一个开放的U+智慧生活平台,阿里也打造了阿里云生态圈。但作为三个领域的领军企业,最终在互联网时代还是抛开了各自的门户之见,敞开胸怀演绎了一出“跨界整合资源、强强联手共赢”的新模式。
近年,随着互联网浪潮对于传统产业的冲击,开始从最初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工具,到互联网化的运营管理体系深入,大量传统企业的运营体系、商业模式和经营思维正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但也只有海尔、魅族等少数传统企业跟上了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步伐,并以“自我革命”的方式和勇气,拉开了全面互联网化转型的战略大幕。
正如魅族科技总裁白永祥所说的,“魅族是一家成立10多年的企业,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却是一家只有9个月的创业型公司,我们必须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对待”。事实上,在少数企业彻底拥抱互联网的背后,则是市场上海量的传统企业,仍然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未来的趋势和方向,仍然将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产品改良的工具和手段。
有的传统企业,还抱着“再等等、再看看”的观望态度,并不急于启动转型或变革步伐,而是作为旁观者;还有的怀揣着“我是老大我怕谁”的盲目自信态度,认为互联网只是一阵风很快就过去了。
其实在这些“观望”、“等待”和“顽固”态度背后,正是过去长达30多年以来存在于中国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一种典型的“固步自封”理念和“同行是冤家”思想在作祟。走出去、拥抱互联网企业,担心玩不过人家容易吃亏;引进来,却又不信任甚至还要严加设防。
虽然过去多年以来,包括钢铁、矿产、医药、家居、家电等多个领域都成立了这样,或者那样的“产业联盟”或者“品牌俱乐部”,但由于每个企业都“心怀鬼胎”、每个企业都想“防着别人”,最终让这些联盟沦为了“空壳”,同一行业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和抱团取暖基本上都停留在“舆论炒作”和“话题营销”的阶段。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零距离、去中心化以及分布式”三大冲击,大量互联网企业已经完全撇开了传统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环节,直击终端市场和消费者,通过改变一代又一代年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影响和主导他们的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节奏。
当前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已经“深入骨骼”,从最初的商业流通环节的阿里淘宝、京东,到产品制造环节的小米、乐视,甚至连上游研发创新环节的创客等等,已经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开始冲击传统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就连互联网企业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之下,也主动选择“强强联手”,甚至是“变敌人为朋友”。过去几年间,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对手搜狗与腾讯搜搜为了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变竞争关系为战略合作关系,将搜搜并入搜狗。同样,电商平台京东商城与腾讯旗下的易迅和拍拍,也从竞争对手变成了战略同盟,京东接手拍拍,而腾讯则入股京东,为了利益最大化而打造了一个战略级的联盟平台。
即便是在被认为传统产业最代表的家电领域,过去两年来在行业领军企业的带动下,屡屡上演了“跨界融合、整合资源、强强联手”的案例,早在2013年底互联网巨头阿里就战略投资海尔集团的日日顺平台,作为传统企业的海尔将自身最优质的资产引入阿里投资,首次向外界释放出海尔打造开放平台的胸怀。进入2014年之后,小米科技正式宣告战略投资美的集团,拉开了这两个原本会成为对手的行业巨头通过合作打造更合适互联网消费者需求产品的战略新路径。
无论是互联网企业的相互融合、资本并购,还是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融合,都向所有传统企业释放出一个非常鲜明的信号和方向: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实施互联网转型,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敞开胸怀”,在主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及时将互联网企业引进来。打破“门户之见”、打破“传统思维”,真正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建立起全新的商业价值体系和商业链条。
在魅族未来的智能生态圈版图之中,除了海尔,还出现了海信、科龙、格力、东芝等传统家电企业的身影。最终他们抛开了所谓的“同行是冤家”思维,真正以用户使用和体验舒适为核心,开始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平台。